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中苏建交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 . “周恩来因此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并被公认为是国家民族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斗士”。使周恩来最早获得这一评价的是
A.参加重庆谈判
B.出席万隆会议
C.出访亚非诸国
D.与尼赫鲁会谈
19-20高三·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段话最有可能源于
A.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的讲话B.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发言
C.邓小平在万隆会议的讲话D.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发言
2020-11-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1
4 . 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参加APEC会议        ④参加联合国大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它是周恩来在借鉴传统‘和而不同’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发展而提出的,是周恩来灵活外交思想的体现。”这里的“它”是指
A.另起炉灶B.党同伐异
C.求同存异D.标新立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鲜明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不包括
A.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B.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C.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