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A.以联合国为中心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D.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
2020-08-26更新 | 67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5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向驻美国的亚非各国使团发出一个长达4页的通函。通函指出,美国迫切希望友好国家代表团做好应对共产党代表的各项准备,提出那些有利于自由世界的议题。据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
A.积极准备支持日内瓦会议召开B.干涉友好国家的政治与外交
C.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D.采取敌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3 .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的讲话引起轰动性的效应。美国记者鲍大可在报道中说:“周恩来经过仔细挑选的措辞,简单说明了共产党中国对这次会议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他也回答了在他之前发表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这次会议
A.解决了朝鲜半岛停战的遗留问题
B.体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
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
D.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影响力
4 . 20世纪50年代,一位记者报道说:这次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据此可知
A.新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B.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和主要矛盾
C.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D.外交政策的调整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5 . 20世纪50年代,某国际会议提出下列原则。这次会议
●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
●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
●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
●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亚洲各国人民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
A.和平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B.反映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要求
C.形成了不结盟和非集团的宗旨D.表明美国孤立中国的僵局被打破
2021-12-0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时间记录
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向尼赫鲁表示:中国赞同正在酝酿中的召开亚非会议的计划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认为,这一会议使向无往来的亚非国家能够会面,可消除误会和隔阂
1955年1月毛泽东对这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很重视,责成周恩来亲自负责准备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方案

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B.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C.强化意识形态,提升国际地位D.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他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求同存异原则。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共领导人关于求同存异原则的明确表述。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二   建国初期,周恩来同志首倡求同存异原则,使新中国得以打破孤立,新生政权得以巩固并发展。20世纪七十年代,在求同存异外交原则指导下,我国解冻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本着“求同存异”精神,继续保持并发展了与西方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友好关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求同存异原则,用“一国两制”的模式,实现了港澳回归祖国的夙愿,使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进。

——摘编自王欢雪《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历史演进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求同存异”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求同存异”外交思想的当代价值。
8 .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
A.和平共处不称霸B.尊重差异求合作
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谋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