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到1956年春,在农业初级社的优越性尚未发挥出来的情况下,又掀起了小社并大社、初级社转高级社的热潮。该现象反映出
A.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仿照苏联模式B.民众急切改变农业落后面貌
C.国家积极配合“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弊端严重
3 . 关于建国初期的农村工作,有著作这样记载,“领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走互助合作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这样做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克服生产困难,减少自然灾害,促进生产;另一方面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就为将来集体化准备了条件。”由此判断,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我国三大改造时期绘制的宣传海报。该海报
A.展现了工人即将完成三大改造的喜悦心情
B.展现了工人即将完成工业化的喜悦心情
C.展现了工人积极投身大炼钢铁运动的热情
D.展现了工人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特色。下图是1955 年出版的连环画册的封面,该书的内容主题是
A.批判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B.介绍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C.反映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建设D.表达人民对土地改革的认同
2020-05-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一变化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
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D.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
A.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B.确立了工人对企业的管理权
C.加快了所有制变革的步伐D.巩固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
8 . 建国前,侯化德在临城(今薛城)周边地区做小生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营日用百货店。1957年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政府签发给他一张特殊的“股票”《滕县人民委员会清产核资批准通知书》。这张“股票”表明
A.新中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B.国家鼓励股份企业发展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9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大跃进运动迅速展开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0 . 如图是速写《毛主席指出了光明大道》(1956年)。该作品说明

毛主席指出了光明大道——集体农庄报喜代表团(朱室威作于1956年)
A.土地改革受到农民大力支持B.“浮夸风”现象出现
C.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发展D.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