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 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五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C.贯彻落实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2 . 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受到个体经济的极大限制。据东北、华北等地的调查显示,农村中已出现中农化的趋势…东北局报告说东北农村有1%的农户已成为新富农。华北局报告说,据河北、山西、察哈尔三省典型调查,新富农占总农户的2%。这一现象表明
A.土地改革未改变我国的土地所有制B.农业中的土地集中现象已是非常严重
C.迫切实行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D.土改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不少贫农变成了富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如图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哪一行业的改造
A.农业B.畜牧业C.手工业D.资本主义工商业
2020-12-11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的利润分配实行“四马分肥”的办法,即把利润划分为国家征收的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资本家股息红利四部分,股息红利一般占20%—25%。“四马分肥”
A.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B.是公私合营的具体形式
C.不存在社会主义成分D.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同年,粮食产量达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以上现象说明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苏联援助成效巨大
C.国民经济结构合理D.生产关系调整见效
6 . 建国后,我党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对下表中的有关经验总结解读正确的是
A.在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中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B.分步骤改造农业为土地改革顺利展开创造了条件
C.农业改造落实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路线
D.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2020-07-2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力量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相当时期内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据此看,这个计划是
A.国民经济建设计划B.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计划
C.社会主义建设计划D.社会主义工业化计划
8 . 如图为1953年某画家创作的漫画《奶奶和孙女》。该作品
A.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说明了女性是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C.表达了作者对新生社会的热爱D.反映了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巨大进步
9 . 下图是马常利和沈今生创作于1956年的一幅宣传画,这反映出当时
A.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B.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刻
C.国民经济恢复已超额完成D.三大改造提高农民积极性
10 . 1950年国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8.4%,而私营企业只占31.6%,到1955年国营企业该数值上升到99.2%,私营企业进一步下降到0.8%。这从侧面反映了
A.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B.中国改革照搬苏联模式
C.新的经济基础逐步建立D.“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