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6年,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高层认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作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抗美援朝胜利结束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建立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2 .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习运动。通过学习,使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公私合营”是为了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020-12-1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17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使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

陶老三参加互助组                    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
A.参加人民公社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C.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D.城乡掀起“大跃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实行造成经济比例失调B.牺牲农业追求工业化建设高速度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过急过粗D.片面追求公有化控伤农民积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
A.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B.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
C.初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020-10-2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3年到1954年,新中国连续两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相比1952年有所下降,导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开工不足,其中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种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针对此现象国家采取的对策是
A.制定国民经济建设的计划B.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D.把工业建设放在第一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同年,粮食产量达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以上现象说明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苏联援助成效巨大
C.国民经济结构合理D.生产关系调整见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面三幅图共同反映了我国哪一重要历史事件
A.开国大典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
10 .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表明,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B.使我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D.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