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1953—1957年政府先后8次发出指示,改变自由迁移政策,为控制城市人口现模,限制农民进城。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首次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体公民被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的粮油供应由国家解决,从而形成了与户籍相关联的社会福利制度。1982年1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1984年1月中央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0月,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指县以下集镇,不含城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办理入户手续,除口粮自理外,其他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据统计,1984—1990年全国共计有500万农民落户城镇。2016年相关政策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

——摘编自郭东杰《新中国70年:户籍制度变迁、人口流动与城乡一体化》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催生了城市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1979—1992年,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从17.6%上升到23%、12.6%上升到26.9%。1978—1999年城镇化水平由17.92%提高至30.89%。2000年以后,政府逐步放宽并改善农民工的进城条件,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平等共享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据统计,2000—-2016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由50%下降到27.7%,城镇化水平提高至57.35%。1978—2016年,中国年均劳动力利用效率提升15.6%,并且提升幅度在逐年增大。

——摘编自张广胜、田洲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变迁、贡献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积极作用。
2 . 1949—1958年,中国集中出版了一批介绍苏联科学技术知识的通俗科普图书,如《苏联大众科学丛书》《苏联大众无线电丛书》等,此外还有农业畜牧类、医药卫生类、少年儿童科普类读物等。这些书的出版(     
A.推动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C.宣传了计划经济体制优势D.提升了全体国人的科学素养
2023-05-19更新 | 664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
3 . 冬学是指农村充分利用冬季的空闲时间开办的季节性学校,如表是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部分冬学教育主题,据表可知冬学的目的是(        
时间冬学教育主题内容
1949年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解释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
1952年宣传三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等内容。开展“爱国增产生产合作及社会主义的前途教育。”
1953年宣传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4年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宣传教育。
1955年宣传农业合作化的思想以及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B.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C.增强农民对新政权的认同D.促进民众自我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区行行长会议,决定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在私营金融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人民银行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并、淘汰等不同处理。同年年底,中国实现了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一做法(     
A.从根本上缩小了城乡的贫富差距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C.改变了我国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D.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2023-05-12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1950年表彰大会的名称是“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农业和工业战线的代表名额基本相当。而1956年表彰大会的名称是“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集中在工业战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劳动模范政治诉求的多样性B.劳动人民政治地位的提升
C.国家工农业发展方式的差异D.国家发展战略认识的调整
2023-05-10更新 | 790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56项”工程是指从1950年到1955年期间,苏联答应帮助我国建设的一批工业项目,在施工的150项中,106个民用工业企业,有50个布置在东北,32个布置在中部地区;44项国防工业中有35项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156项工程”这一安排有助于(     
A.完成社会主义改造B.实现产业基本平衡
C.改善工业空间布局D.完善工业体系建设
2023-05-08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下图分别是发行于1949年10月和1954年12月的纪念邮票。这些邮票可以用来研究(     

A.深刻的社会变革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人民政权的巩固D.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2023-05-06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省统考历史试题
8 .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项目在全国地域分布上以分散为主,在具体项目上又集中建设,在东北布置了56项(大多为改扩建项目),其他重点项目(主要是新建项目)布置在京广铁路沿线及其以西地区。这种布局意在(     
A.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B.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更好地接受苏联援助D.方便集结抗美援朝物资
2023-05-01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年份项 目
1952年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36%193%754%105%
1957年总产量1.95亿吨1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19%26%296%100%
①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②国家成功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中共八大对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④全国掀起工农业“大跃进”运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0 . 1954年9月,《人民日报》记者在记述某次会议时写道:“(参加会议的代表)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他们从来也跨不进任何一个衙门的门槛,除非是被捆绑着双手,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A.开启了民主协商政治B.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
C.完善了基层民主制度D.创新了中国政治文明
2023-04-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