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何思敬(1896-1968),中国著名法学家、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有意识地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1927年回国后在中山大学执教,经常利用课堂讲授唯物主义、介绍十月革命。他还开设“义务讲座”,讲述抗日形势,宣传红军长征,引导师生关心国家大事。1938年,到达延安,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员等。抗战胜利后,何思敬作为中共唯一的法律顾问参加了重庆谈判。1948年到西柏坡,参与草拟《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后,调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兼任国家法权理论和国际法教研室主任,参与宪法的起草。何思敬精通多国文字,翻译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人的著作。毛泽东称赞他是“全国第一流的法学家”。

——摘编自龙翼飞、王渤飞《何思敬:新中国民主与法制的奠基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高度评价何思敬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何思敬取得成就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颗颗金,粒粒黄,合作化的道路真正强》。该作者意在宣扬(     

A.男尊女卑观念彻底消亡B.农民对人民公社的热烈欢迎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工业化建设改变了农村面貌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年份项目
1952年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36%193%754%105%
1957年总产量1.95亿吨1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19%26%296%100%
A.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B.国家成功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中共八大对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D.全国掀起工农业“大跃进”运动
2024-04-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工业是重点,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现代化历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反映了1952-1957年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情况。其得益于(       
1952年1957年增长
粮食产量414亿元493亿元19%
农林牧渔总产量461亿元537亿元16.5%
A.农业合作改造B.重点发展农业C.全面土地改革D.农村水利兴修
2024-04-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数据变化表明当时我国(       
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任务完成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024-04-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第一次中央官制改革有名无实。其后设置资政院,然而权力相继由满族内阁与皇族内阁掌控,载洵等人“殖其私财,卖官鬻缺”。各省请愿者虽云集京师,但“政府始终冥顽如故,最后竟以军警驱逐请愿代表回籍”立宪运动最终失败。

——摘编自谷钟秀《中华民国开国史》

材料二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制定之后,各方争议甚大。中国民主同盟认为,“此次宪法所依据的宪草乃国民党片面提出的草案”,违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程序与精神。孙科等国民党高官认为,该法“思想上有矛盾,因之在制度上欠和谐”,不能体现典型的时代性格。其他国会代表认为中国共产党和民盟都未参会,“由此产生之宪法,安能期其有效?”该宪法最终沦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装饰品。

——摘编自汪朝光《中华民国史(1945—1947)》

材料三   在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工作。除了全国各级人大596万多代表的讨论外,还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全民讨论,参与人数达1.5亿,形成了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该宪法的制定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为其后历次宪法的修改确立了基本依据。

——摘编自董成美《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宪法》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年,中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26.7%,人均钢产量2.37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度。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围绕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展建设。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通过公私合营企业,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在这一时期,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一五”计划完成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1/3,工资制代替供给制,劳动保险,公费医疗等福利费用大幅度提高,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经济。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卷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一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特点和意义。
2024-03-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种工业局面,20世纪50年代我国(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的基础B.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
C.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D.推行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
10 . 1956年4月,全国机械工业先进生产者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张霖之指出:“中国机械制造业广大职工的任务,是逐步把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现代的、强大的机械工业。”这反映了当时国家(     
A.对工业化建设事业的重视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思想
C.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心D.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