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41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近代化产生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简要示意图。(图1)


材料二:国家提供的各种政策制度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政策制度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政策制度不利于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图2)



(1)图1中显示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高峰”以及6、7阶段持续下滑的现象,试从政策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评析“政策制度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的理论。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250字左右)
2021-10-03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培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劳动最光荣

材料1950-1955年《人民日报》有关社会主义劳动观的社论、报道标题摘录(部分)

1950年3月23日《翻身农民情绪高、起早搭黑忙积肥》
1950年4月16日《劳动换来光荣》
1950年4月22日《河北满城劳动模范宋洛学当选县府委员》
1951年4月13日《郑州私营华昌营造厂把头残酷剥削工人,郑州市人民法院己依法处理》
1952年4月29日《湖南机械厂工人改进操作方法提高生产率》
1952年5月1日《迎接劳动人民的世纪》
1953年12月20日《李顺达积极宣传总路线并带头出卖余粮》
1954年1月16日《安装机器比参加儿子的婚礼要紧》
1954年2月7日《首都九十二个厂矿完成或超额完成上月计划》
1954年7月4日《劳动是光荣的事情,努力劳动才会有荣辱》
1954年7月17日《向学生家长积极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
1955年3月11日《重庆市许多劳动妇女光荣地加入共产党》

根据材料,评述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对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宣传。
2022-11-1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4 . 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提交给党中央一份重要报告,其中列举出了当时我国在应对战争威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如下所示)。党和政府对此采取了重大举措,有关这一举措,评述正确的是(     
工业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大城市人口多,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
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提高国防能力,改善工业布局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历史潮流不可抗拒》的社论说:“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反映了美帝国主义在联合国内把它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的蛮横做法,遭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和反对。”该社论评述的是
A.朝鲜战争的爆发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中国重返联合国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6 . 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为中美外交关系缓和这一重大事件所绘制的油画,命名为“寒冷流涕的尼克松终于握到毛泽东火热的手”。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有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