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治理海河大事记

1951年

新中国在海河流战兴建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

1957年

《海河流战规划》编制完成

1963年11月

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

1963-1980年

流域内各地均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经不懈治理,“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1980年4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启了以流域为单元的科学治水历程

据表可知,根治海河水患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B.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
C.科学而缜密的治水策略D.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
2 . 如表为部分年份全国粮食生产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人均耕地面积(亩)化肥施贿量(万碗)人均粮食产量(公斤)粮食单产(公斤/亩)
19492.710.60208.9568.62
19522.814.00285.1988.15
19572.5915.00301.6897.30
19602.5741.00217.2878.33
19622.5446.00229.4584.64
A.政策调整影响农业生产B.农业生产效率持续提高
C.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D.农业集体化的优势显著
2022-05-23更新 | 42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3 . 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D.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2022-02-23更新 | 111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4 . 20世纪60年代,中央以备战为指导思想,展开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先后把在沿海的一些工业企业向西部、西北部转移,新建项目也大多集中投放在西部地区,80年代以来,三线建设逐渐淡出了历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三线地区受到资源和交通的严重制约
B.中央对国际局势判断发生了重大改变
C.三线建设完成了平衡工业布局的使命
D.国家财政难以支撑巨额建设经费支出
5 .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B.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021-12-09更新 | 669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六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受到党和国家的褒扬。这反映了我国
A.弘扬艰苦奋斗精神B.提升劳动者的素质
C.推动教育事业发展D.打开中国外交局面
2021-09-06更新 | 348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7 . 1960年,安徽省公布“评工记分、包工包产”的方案后,南新庄群众纷纷利用庄前屋后的空地扩种瓜菜,以弥补口粮之不足,家家赶修厕所,大搞积肥,户户筹划养猪,添置农具,农村生产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材料反映
A.农村经济管理的调整探索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农村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D.城乡经济差异有了显著改善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951年是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高等牧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改造旧式教育和恢复学校秩序。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规定;建设新技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19506月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颁布的政策规定:第一,在招生考试方面,“对具有相当工作历史的革命干部、工农青年予以特殊照顾”;第二,在课程设置方面,“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政治课程”;第三,在管理体制方面,“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均负有领导的责任”。《人民教育》发文评价道:“新学制是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政策在新中国现阶段教育制度上的一种体现,它总结了二十余年来各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经验。”

——摘编自际磊粟洪武《也论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高等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作用。
9 . 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
B.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21-02-05更新 | 34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