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万国邮政联盟是隶属联合国的邮政机构。如图所示为1974年中国为纪念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发行的邮票之一。该邮票发行的背景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9-1965年,中国工业企业在中央指导下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运动,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并逐渐确立了质量第一的发展思想。这一运动(     
A.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推动“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D.表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3 . 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科学文化问题时,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说:“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的、艺术性质的、技术性质的问题分开来。”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对此表示认同。这一讨论(       
A.保障了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B.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效率
C.促进了“双百”方针的确立D.解决了科学文化发展问题
2023-07-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73年11月,经伊朗等国的共同努力和帮助,我国恢复了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并于1974年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夺得了33金、46银、27铜,位列奖牌榜第三。中国首次参加亚运会(       
A.得益于国内形势的根本性好转B.彰显了体育大国的实力
C.有利于结束中美长期敌对状态D.壮大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1960年和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城镇人口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A.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D.“左”倾错误得到完全纠正
2023-05-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先后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初,全国仍有土匪武装260多万人,他们还有明显的政治性质。1952年底,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这项工作,对巩固人民政权、建立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恢复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方面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艰难得多,物价的飞涨,使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人心开始波动。这是关系到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后能否站住脚跟的大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三线”建设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从1964年至1980年,在主要的13个省、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整个工程规模空前。在铁路交通建设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并建立了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这些形成了中国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业基地,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

——摘自远山《“三线”建设: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统计,1958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同期增长26%;同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刊出诗句“英雄志气冲破天,一天等于二十年”,并认为“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早已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预判。这说明当时(       
A.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估计不足B.我国已建成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
C.经济的增长助长了文化创作的浪漫色彩D.人民群众为工业化作出了重大牺牲
8 .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时代风貌是(     
A.艰苦创业、执政为民B.勇于改革、敢于创新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D.团结友爱、与人为善
9 .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遵循“分散、隐蔽、靠山”的指导原则。很多三线企业坐落在交通不便、远离原材料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地方。据此推知,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平衡地区经济发展B.调整国家工业布局
C.完善经济发展链条D.应对国际紧张局势
10 . 治理海河大事记

1951年

新中国在海河流战兴建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

1957年

《海河流战规划》编制完成

1963年11月

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

1963-1980年

流域内各地均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经不懈治理,“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1980年4月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启了以流域为单元的科学治水历程

据表可知,根治海河水患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B.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
C.科学而缜密的治水策略D.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