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提出了以德智体美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三大改造”时期,提出要培养积极参加社会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四有”新人理论。十八大后,党和国家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这反映了,新中国的教育(     
A.注重对人全面发展的培养B.适应了巩固政权的需要
C.旨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D.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2024-05-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政府在刘少奇的大力倡导下,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办托拉斯的经验,试办了汽车、橡胶等12个专业公司和联合企业,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国营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这一做法(     
A.推动了工业企业的公私合营B.确立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C.加快了国企所有制改革步伐D.体现了转变政府职能的探索
2024-03-02更新 | 299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乐陵民生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9年,中央政府将全国划分为10个经济协作区域,并命令每个协作区域建立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1973年,中央政府将经济协作区域合并为6个,并放缓了建设步伐。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我国(     
A.已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B.外部环境趋向缓和
C.纠正了“文革”极“左”思潮D.政府调整工业布局
2024-02-18更新 | 469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56年,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 34个部委的汇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次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乃至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A.《论十大关系》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24-02-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建党百年英雄模范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英雄模范典型
19211949“叶挺独立团”式的勇作先锋、跟随党走的人民革命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红军英雄;“大义凛然向侧刀”的刘胡兰;“推小车、刘小船”的支前英雄……
19491978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中的孟泰:建设新中国、献身现代化的“铁人”王进喜;农业互助组成长起来的耿长锁;“发扬螺丝钉精神”的雷锋……
1978年至今女排式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为国争光的奥运英雄;张瑞敏式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勇于严抓质量、打造民族品牌的创业典型;长期参与国防先进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于敏式的默默无闻、献身祖国的模范英雄;绝壁开路、带头拔穷根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式的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脱贫攻坚英雄……

——据尹昱珺等《建党百年英雄模范教育的历史考察、经验及启示》

结合材料,以“时代中的英雄模范”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到1981年,全国共扫除文盲约 1.4亿人,农村青壮年文盲率减少到15%左右。在改革开放初期,学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0%,接近工业化国家水平,中学入学率远远高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这些成果(     
A.满足了现代化建设需要B.有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
C.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活力D.得益于教育体系的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类别

年份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马力)机械耕种面积(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万公顷)化肥施用量(万吨)农业用电量(亿度)
1952年2513.631.77.80.5
1978年1597540672489.5884253.1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2023-11-28更新 | 1893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20世纪60年代,在工农业生产中,逐渐派生出女拖拉机手、女子测量队、女子地勘队等以女性为主体的工人队伍,她们被称为“铁姑娘”,成为那个时代怒放的铿锵玫瑰。“铁姑娘”群体的出现反映了(     
A.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C.经济利益激发劳动者积极性D.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精神风尚
9 . 1963年,上海组织机关干部下厂、下乡参加劳动,转变作风。下图为同年6月,南汇县300多名机关干部下乡参加三夏劳动。该时期采用这一举措的原因是(     
   
A.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经济的需要B.推动干部的理论学习的需要
C.借鉴苏联的课堂讨论法的经验D.有利于干部实践水平的提高
2023-10-10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10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杰出代表。
(2)表现
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
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________
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__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023-08-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讲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