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大部分地区春夏两季的降雨量占全年的75%,秋季只占15%。在水利设施没有跟上之前,选用生育期短,需水量小的品种不失为良策。因此,当占城稻传入后,在稻种自然变异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培育,“江西早”一类的品种出现了。自宋代以后,江西的早稻种植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江南催耕课稻编》所载江西各府县水稻品种就有近80个,这些品种传到外省时也可能被统称为“江西早”。清乾隆元年(1736年)题准,江西早谷丰收,酌动存公银买谷十万余石,分贮各府州县以裕本省之盖藏,兼备邻封之缓急。乾隆十三年,因江苏米价昂贵,令江西拨运接济。随着江西早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作用的凸显,江西早稻品种也开始受到各方的青睐,并产生了强烈的外溢效应。16世纪,“江西早”主要分布于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浙江五省。18世纪的中后期,扩散到广东、四川、江苏、河南等地。

——摘编自曾雄生《江西早:一个水稻品种的足迹》

材料二   袁隆平(19302021),享誉海内外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主要事迹(部分)

时间事迹时间事迹
1953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82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61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发现特异稻株。随后根据试验推断其为天然杂交稻稻株,萌发了利用这种杂交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设想,但这一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观点相悖。1990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并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赴印度指导杂交水稻技术。
1966在《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国家科委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1995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74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2004获世界粮食奖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粮食奖”。

——摘自《袁隆平口述自传》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江西早”兴起的原因及明清时期扩散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的成功研发和推广的重大意义。
2024-04-0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果以1963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指数为100,到1978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规模指数平均达150.44,而同期的成都、贵阳、昆明、兰州、银川、太原等城市人口规模平均指数达268.54。到1980年,贵阳、昆明、兰州都已经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       
A.国家经济的重心发生了转移B.三线建设助推内地社会发展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均衡D.西部大开发促进城市化进程

3 . 三类国家在新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如下表


1957年

1965年

苏联、东欧国家

61.3%

14.3%

亚、非、拉国家

14.7%

33.4%

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

17.5%

41.0%

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我国(       

A.推行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合作B.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C.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局面D.调整对外政策适应形势变化
2024-03-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0年,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正式成立。该校第一届学生中,家庭是工农成分而本人为革命工作人员或同为工农成分者109人,占总数的93.9%。在该校的示范作用下,北京陆续建立了9所高校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据此可知,此类学校(     

A.标志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B.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
C.体现了新生政权的阶级性质D.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举措
2024-03-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至1952年中国进行了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这项工作是通过取消文科学院和把较大的大学中的文科和自然科学的系剖分开来组成新型的综合性大学,旧大学保留下来的系、学科和学院重新组成独立的技术学院。据此可知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意在(     
A.落实科教兴国战略B.促进高等教育普及
C.贯彻党的教育方针D.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2024-03-1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三)历史试卷
6 . 1961年7月,在讨论“科学十四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指出:党怎样做工作?就是要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人心舒畅的局面,一个出科学成果的局面。党的领导干部要和知识分子交朋友,关心帮助他们;就是要老老实实当好勤务员,为科学家服务,替他们解决困难。这反映出(     
A.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果B.“双百”方针不断完善
C.“左”倾错误蔓延到政治领域D.党中央贯彻调整方针
2024-03-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 (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中国西北半壁曾有过辉煌,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以前,中国绿洲与中亚绿洲沿路商旅络绎不绝,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然而,唐宋以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南重北轻的格局,南方逐渐超过北方。1500年以后,随着东南和华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空间经济发展格局由南北框架逐渐转换为东西框架,西北草原丝绸之路的地缘优势丧失殆尽。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华的不断加深,中国沿海港口城市次第开放,近代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使得沿线城镇迅速发展起来的同时,改变了传统商品市场的格局和劳动力的地区分工,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畸形发展。20世纪30年代,新兴工业百分之七十以上集中于沿海各省,从战时经济学的视角观察,此种工业布局极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地缘政治风险和国家战备的考量,中央政府制定了偏向内陆的工业布局指导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正是在这一工业布局指导思想的安排下,彼时国家投资明显向内陆倾斜。 1952~1978年间,内陆地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其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31.9%提升至40.1%。

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东部快、 东北和中西部慢的不平衡增长格局。针对区域发展差距带来的突出矛盾,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完善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和东北振兴战略(2003年),加上最早提出的东部率先发展战略, 国家关于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初步形成,有望藉此塑造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摘编自冯建勇《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胡焕庸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空间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历程,指出民国时期工业布局存在的隐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经济发展格局而做出的努力,谈谈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
8 . 1964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政府一起向世界银行提出援建铁路的请求,但被拒绝,后请求苏联帮助,再度遭拒。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中国慎重考虑后同意。这一做法在当时旨在(     
A.开启与亚非国家合作B.彰显中国的国际担当
C.扩大中国的外交空间D.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2024-02-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1961-1963年我国精简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的基本情况,这一调整(     

年份

精简职工人数(万人)

压缩城镇人口(万人)

1961

798

1000

1962

935

1200

1963

100

300

A.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B.中断了城市化的进程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D.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
2024-02-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统计,1951年全国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七百多个,1958年增至八千多个,到了1965年,全国已经拥有超过一万三千个放映队。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这(     
A.反映出当时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B.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C.满足了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D.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
2024-02-02更新 | 184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