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3 道试题
1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三线建设。前后历时15年左右,国家共投入2052亿资金和近千万人力,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各省腹地,建设起了近2000多家大中型企业,以及科研和基础设施。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B.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
C.优化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布局D.受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9至1960年间,毛泽东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75年,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对现代化建设战略的思考B.积极主动调整工作重心
C.对紧张的国际环境的关注D.努力纠正“左倾”错误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毛泽东在总结我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       

A.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
2024-03-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历史试题
4 . 1961年,我国蟾蜍单性生殖研究获得突破,科技工作者繁殖出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癫蛤蟆”。1963年,我国第一台气体氨氛激光器试制成功。1964年,国内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和第一台碳分子激光器试制成功。这些成就(     
A.得益于“四个现代化”战略的提出B.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相关
C.体现出中苏两国科技合作的成果D.是贯彻“双百方针”政策的结果
2024-03-14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9年中法贸易额为1.29亿美元,1979年增至6.40亿美元。1972年10月,中国和联邦德国双方贸易额同比增长30%,1972年为2.74亿美元,1979年增为21.98亿美元。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     
A.国外市场的拓展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外交环境的改善D.体制改革的深入
2024-03-0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历史试题
6 .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     
A.是文革发展的必然产物B.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D.提高了国防能力,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7 .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其中,被誉为“铁人”称号的是(     
A.王进喜B.李四光C.焦裕禄D.邓稼先
2024-02-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1973年1月,国家计委提出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建议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引进约43亿美元的设备,简称“四三方案”。中国利用该方案,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化工、采煤、电站等),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据此推知该方案(     
A.彰显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B.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表明我国已放弃计划经济模式D.有利于帮助西方国家度过经济危机
2024-02-27更新 | 8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1961-1962年我国钢铁工业的调整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降低成本以缓解财政危机B.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改变
C.压缩产量以减轻市场压力D.国民经济结构得到改善
2024-02-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10 .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方宜旱,南方宜稻,这是农作物对南北方环境选择的结果,跨越环境界限,将另一地区的作物引入,则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冬小麦为北方旱地作物,推动其大规模向南方扩展的动力是人口。《鸡肋编》记载: “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稻),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可见,两宋之际,南方水田农业区稻麦两熟制曾出现了一个极为兴盛的局面。

——摘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等

材料二   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从一九五六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一九六五年完成经济调整工作,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大中型的水利建设施工项目达二百九十多项,除用于治理淮河外,还用于治理黄河、海河两大水系等。机耕面积在耕地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二点四上升到百分之十五。机灌面积在灌溉总面积中的比重由百分之四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五。这十年,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上跨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六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九四九时的中国那样,从而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重要准备。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宋之际稻麦两熟制在南方“极为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十年的成就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做了哪些方面的“重要准备”。
2024-02-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