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伟大的建设成就:原因
(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____,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
(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
2023-10-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6·纲要上第2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新中国成立后,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大家须知,妨碍我们和外国做生意以至妨碍我们和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不是别人,正是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团结国内国际的一切力量击破内外反动派,我们就有生意可做了,我们就有可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上主权的基础之上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了。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友谊的援助只有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

材料二

中美关系发生戏剧性转变后,中国外交形势大为改观。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作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B号决议。7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至1973年底,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同美国以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建交的过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对中国外交突破和对外经济关系的拓展具有特殊意义。与此同时,中国阿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正常外交关系,包括与苏联结盟的东欧国家,外交关系开始恢复和改善。

——摘自《新中国外交70:回顾与思考》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一边倒”的具体内涵并分析这一方针在当时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主要成就及其主要原因。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史,就是当时世界格局的演变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美关系大事记

1950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195010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961年,肯尼迪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微小的缓和措施,如表示愿以优惠条件向中国出售粮食等。

1965年初,美国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时声明:扩大轰炸仅限于北越,美国绝无意同中国作战。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申明: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

19714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打开了隔绝已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22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228日,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宣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8216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1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979313日,美国国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

19797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

1982817日,中美两国政府就美售台武器问题发表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售台武器。

——摘编自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的角度分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与新中国关系恶化的原因。
(2)如何解释“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史,就是当时世界格局的演变史”?
2022-10-03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20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B卷-选必1-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4 .
如表是20世纪中美两国关系的部分史实
时间中美关系
20世纪初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20世纪50、60年代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
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然而,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并非风平浪静,双方在台湾、贸易、知识产权和其它一些问题上斗争不断。


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2-09-2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5 . 三线建设是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战备需要而对全国工业布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调整。

材料一   1965年后,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口号带动下,大批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涌向了中西部地区。至1971年,内地逐渐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化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三线企业多布局在没有工业基础的山区,与周围农业社会难以进行有效互动,往往形成“墙内飞机导弹,墙外刀耕火种”的分割状况。三线企业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并实行高中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在大量企业内迁及中央投资减少影响下,东部城市工业生产能力受到了削弱,中国的城市化总体上呈现停滞状态。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9年,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具体方法上,一是根据原料、市场、技术、信息原则实行“脱险搬迁”,二是对留在原地的企业进行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线企业多为国防工业中的骨干企业,对企业员工来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七五”至“八五”时期,国家对三线企业减免或退税的总额达30多亿元。从整体经济效益上看,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陈东林《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线建设调整改造成功的原因。

6 . 史料一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已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

史料二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尼克松从两个角度分析美国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第一句说明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第二句表明美国意图利用中国对抗苏联。史料二的曲线图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四次与外国建交的高潮。

[史料运用]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因素。
2022-10-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7 . 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毛泽东强调“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022-10-25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式工业的生产总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0,其中重工业尤为孱弱。“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要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鉴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和中共宣布的‘一边倒’的外交路线,新中国当时可以指望的经济援助只能来自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据统计,从1952年到1957年,重工业投资比重由37.3%上升到45%,而轻工业投资比重则由62.7%下降到55%。

——摘编自谢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58-1960年,中国“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但也表达了几百万人的热情。

——整理自【美】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1957年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及出现该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展的工业化实践及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竞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廉,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严重的困难局而,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杰出代表。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你所敬佩的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2022-09-09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专制)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使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甲午战后二十年间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日联合声明》发表的时间,概括中日关系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变化的认识。
2022-06-26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练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