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021-12-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 .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曲折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

材料2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时代的破冰者》


(1)材料1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突出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结合所学,分析材料2中“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021-12-2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 .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
(4)后果:“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原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021-11-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原因
(1)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强调以“__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021-11-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前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5 . 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秘密访华)时,联合国大会正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1971年)8,我们就已公开撤回我们对审议这个问题的反对态度,并且表示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的瓦解了。

——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19722月)(如图)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
是什么?新中国在“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后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的瓦解”的原因。
(3)材料三中周恩来与尼克松总统能够“握手”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1949466326140
1952810461349
19571241537704

——整理自柳随年、吴群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

材料二 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1959年比上年下降13.6%,1960年又比上年下降12.6%。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2亿吨降至1960年的1.435亿吨。1965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并有所发展,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235化元。统计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递增9.04%,1992年达到24379亿元,国民收入达到20223亿元。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总的经济实カ有了显著的增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摘编自齐海鹏、孙文学《中国财政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92年经济发展的原因。
7 . 【新中国的经济】

材料一   1949年底,国家接收的企业和产业计有:国民党政府“四行两局一库”系统和省市地方银行系统的银行2400多家,官商合办银行中的官股:交通部、招商局等所属的全部交通运输业;十几家垄断性质的贸易公司;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兵工后勤系统等所属工矿企业2858个。据统计,当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中,国营工业占到80.7%。

——据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材料二   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总值工业建筑业总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
1952679.0346.0141.8119.822.0191.229.070.1119
19561029.0447.9280.7224.756.0300.446.0115.3166
19571069.3433.9317.0271.046.0318.449.0116.1168
19601457.5343.8648.2568.280.0465.5104.0120.3218
19651717.2656.9602.2546.555.7458.177.4104.6240
19762961.5975.71337.21204.6132.6648.6147.1134.4318
19794062.61270.21913.51769.7143.8878.9193.7200.9419
19847208.12316.13105.72789.0316.71786.3338.5363.5695
199226923.55866.611699.510284.51415.09357.41689.02405.02311
2002120332.716537.053896.847431.36465.549898.97492.99995.49398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新中国六十五年数据表》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性质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经济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021-02-04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8 .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0-11-18更新 | 20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时把关题-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每课重点知识把关题】
10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