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0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只有25%的被调查者赞成承认新中国。19501月,美国的全国民意研究中心就“美国应该承认中共政权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还是继续承认蒋介石政府”进行调查,61%的被调查者赞成继续承认蒋介石,只有11%的人赞成承认新中国。

——摘编自徐琪《从美国国内政治看新中国建国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

材料二   1969年至1971年夏,美国“跳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小步舞”,如通过“巴黎渠道”“罗马尼亚渠道”“叶海亚渠道”等方式,向中国政府传递希望改善美中关系的信息,继之以基辛格秘密访华。对此,中国政府则投桃报李,如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导演“乒乓外交”,等等。美中双方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了19722月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和上海公报的问世。

——摘编自刘家钦《1972年尼克松访华背景之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众敌视新中国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十分发达……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到阿拉伯和波斯的。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材料三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我国外交的发展,在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从1965年到1975年的10年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49个猛增到107个,中国不但成了第三世界国家信赖的朋友,也逐步实现了与西方许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王纪一《毛泽东与“两弹一星”战略决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弹一星”的意义。
3 . 2016年11月,特朗普以“美国优先”的口号赢得总统选举,并借助台湾问题极力打压中国,在这种背景下,中美关系成为焦点。如图是作于2016年12月、反映中美关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揭示
A.美国霸权主义侵略行径始终如一
B.国际秩序构建遵循的是丛林法则
C.中美关系的主要分歧是规则冲突
D.中国已经掌握了国际话语主动权
2022-04-20更新 | 349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后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的主要是美国。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中合法代表席位的恢复;在中国周围的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并派遣间谍到中国进行破坏活动;直接参与蒋介石集团对大陆的骚扰和轰炸。同时,美国和蒋介石还于195013日专门订立一项协议:美国供给蒋介石集团16艘军舰、5个师的武器装备、雷达及飞机修理设备,并继续拨付援蒋的剩余款项。但杜鲁门于15日又发表一个声明,声称此时美国无意在台湾取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也不想利用其武力干涉台湾现在的局势,卷入中国的内争。对于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持了高度警惕,与之进行坚决斗争。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根据尼克松主义的战略构想,尼克松政府首先急于在保全美国面子的情况下从越南脱身,1973319日,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其次,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以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再次,对苏推行“缓和”外交。在保持同苏联激烈争夺的同时,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谋求与苏“对话”,试图用军控协议限制苏联扩充军备,用满足苏联某些要求的经济协议,换取苏联克制扩张行动。最后,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的关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20世纪50年代敌视新中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思想家席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美育”概念。在他看来,人是现代文明的牺牲品,法国大革命无法给人带来真正的自由,而机器化大生产、分工的细化,更导致了人性分裂与艺术堕落。他在吸收康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美与艺术来改造人的灵魂,实现人的内在心灵自由。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明确地将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区别开来,提出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理性和谐运动的结果,指出未来是“审美的王国”,人应变成审美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即是自由的人。

——据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借鉴西学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美育思想,以期实现“立人”“新民”与“强国”。如王国维痛斥中国人嗜“利”与“官”的卑劣,欲糅合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治疗“国民精神上之疾病”;蔡元培针对晚清“忠君尊孔”的钦定教育宗旨,指出“以美育代宗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并积极创办艺术院校,扩展美育影响;梁启超、鲁迅也写下大量文章,希图借美育辟出一条改造国民的大路。尽管美育成为了民国教育方针,尽管无论在学理还是实践层面美育界均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国家一直处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境地,美育终究不可能完成这份历史重任。

——据谭好哲、刘彦顺《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等

材料三   1950年,毛泽东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主张各种戏曲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953年,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就历史研究工作方针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956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晚期专制主义的揭露,对毛泽东的触动很大。这使他意识到,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政治危机。19564月,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双百”方针。

——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席勒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适用对象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6 . 1958年,为更好的带动经济建设,河北省会迁到工商业发达的天津;1966年为了备战备荒、以防万一,河北省会又从滨海的天津内迁回保定。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   )
A.社会主义阵营形势变化B.美日由敌对转向合作反华
C.我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D.我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22-23高三上·河北·阶段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竞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廉,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严重的困难局而,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杰出代表。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你所敬佩的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2022-09-09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8 .
如表是20世纪中美两国关系的部分史实
时间中美关系
20世纪初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20世纪50、60年代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
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然而,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并非风平浪静,双方在台湾、贸易、知识产权和其它一些问题上斗争不断。


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2-09-2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9 .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专制)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使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甲午战后二十年间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日联合声明》发表的时间,概括中日关系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近代以来中日关系变化的认识。
2022-06-26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练测
10 .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国家利益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分歧,但从当时国际环境的角度出发,中美两国关系在这一时期的转变是符合两国各自利益的双赢选择。美国总统尼克松(19691974年在任)指出,美国选择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他认为“在今天的世界上有五个巨大的权力中心,中国大陆是这些中心之一”。1973316日,尼克松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表示:“中国的完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基本要素”,“中国的生存和独立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利益”,“重要的是,要记住苏联和美国是两个超级大国,同有着更长的防御历史的中国相比,有着强权和漫长的扩张主义历史的苏联是一个更大的危险”。同时,他还表示:“作为一个太平洋人,他认为中美之间比苏美之间的共同之处要多得多,这是一条天经地义的真理”,“中美关系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关键”。

——摘编自鲁宸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演变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