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这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A.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024-02-01更新 | 305次组卷 | 3卷引用:测试使用,请勿下载(6月浙江卷历史)

2 . 1977年出版的连环画《钻天峰》,描绘了 1965 年某铁道兵部队在红军长征战斗过的钻天峰上,克服艰难险阻修筑铁路的故事。与该故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抗美援朝B.三线建设C.西部开发D.一五计划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材料二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布局不合理,绝大部分工业建立在沿海地区。这种畸形布局,使上海和沿海沿江地区的工业受日本侵略的严重威胁。1937年,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工业内迁计划。机械和纺织工业在西南西北的发展,成为战时后方工业的中坚。重庆、昆明、桂林、西安、宝鸡、兰州、汉中、衡阳、邵阳等城市,都逐渐成为初具规模的工业中心。

——摘编自张宪文《试论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经济战略的转变》

材料三   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发起全面侵华的标志,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的共同意义。
4 . 如图是中国三线建设区域划分示意图。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中国三线建设区域划分示意图

A.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B.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布局
C.受到左倾思想的深刻影响D.贯彻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理念
5 . 1969年7月,美国宣布放宽对中美之间人员往来和贸易交流的限制;1970年1月,经美方首先提出,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华沙恢复举行;1971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会见了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后又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表明当时(       
A.中美两国为实现关系正常化积极互动B.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
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已形成
6 . 每个年代都有它的流行语,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它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人们心中尘封的记忆。下列属于1956-1966年流行语的是(     
A.人民公社、学习雷锋、大庆精神B.土地改革、五年计划、抗美援朝
C.阶级斗争、两弹一星、乒乓外交D.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包产到户
7 . 1972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71年的年度人物,主要是因为他(       
A.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B.打破了中美之间的隔绝
C.开创了新的社会制度D.推动了中苏关系的缓和
2024-01-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文化课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宣传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它反映了(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B.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情
C.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之情D.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9 . 下图为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一批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救亡图存、爱国牺牲B.保家卫国、奋勇杀敌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D.改革开放、廉洁奉公
10 . 如表中的成就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分)
时间事件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中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总结性作用B.纲领性作用C.普及性意义D.开创性意义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