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式工业的生产总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0,其中重工业尤为孱弱。“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要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鉴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和中共宣布的‘一边倒’的外交路线,新中国当时可以指望的经济援助只能来自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据统计,从1952年到1957年,重工业投资比重由37.3%上升到45%,而轻工业投资比重则由62.7%下降到55%。

——摘编自谢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58-1960年,中国“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但也表达了几百万人的热情。

——整理自【美】费正清《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2-1957年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及出现该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展的工业化实践及其影响。
2 . 周恩来曾向来访中国的美国客人说:“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使相互敌视B.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对峙
C.中美两国相距遥远,交通不便D.美国曾经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3 .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国家利益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分歧,但从当时国际环境的角度出发,中美两国关系在这一时期的转变是符合两国各自利益的双赢选择。美国总统尼克松(19691974年在任)指出,美国选择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他认为“在今天的世界上有五个巨大的权力中心,中国大陆是这些中心之一”。1973316日,尼克松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表示:“中国的完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项基本要素”,“中国的生存和独立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利益”,“重要的是,要记住苏联和美国是两个超级大国,同有着更长的防御历史的中国相比,有着强权和漫长的扩张主义历史的苏联是一个更大的危险”。同时,他还表示:“作为一个太平洋人,他认为中美之间比苏美之间的共同之处要多得多,这是一条天经地义的真理”,“中美关系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关键”。

——摘编自鲁宸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演变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在中日战争的纷飞炮火中,美国不但没有因为自己的孤立主义原则的实施而导致在道德上的自责,反而有一种“风景这边独好”的孤芳自赏式的道德优越感。19411月,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向美国国务卿赫尔报告:“从很多方面……听到日本军方正准备在日美关系发生‘困难’时,出其不意地突袭珍珠港”,格鲁评论“这项计划似乎近于荒唐”;十个多月后,这个“荒唐”的计划变成了现实。194211日,中、苏、美、英等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决心为了“四大自由”等目标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

——摘编自徐尚平《冲突与呼应:美国理想主义与中国民族主义》等

材料二   194910月,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美国支持的国民党结束了自己的政治命运,美国毫不犹豫地延续了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敌视态度。20世纪60-70年代初,苏联迅速发展壮大,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美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968年上任的尼克松总统采纳基辛格的建议,开始调整对外战略,尤其是对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终于实现正常化。

——摘编自周小毛《百年中美关系:回眸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变化及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5 . 尼克松说:“我知道……使我们(中美)走到一起的原因,是我们都认识到世界的新形势,是我方认识到重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策,以及我们的政策。”材料中“世界的新形势”指(     
①美国陷入越南战争②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④中苏关系恶化
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 . 尼克松总统在与毛主席的会面中谈到:“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问题是,我们的哲学不同,但我们都脚踏实地,都来自人民,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突破,这个突破不仅有益于中美两国,也在今后的岁月中有益于全世界。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美国总统尼克松谈话反映了
A.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国家实力影响外交政策
C.中美建交符合两国根本利益D.两国文化的根本差异
7 . 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秘密访华)时,联合国大会正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1971年)8,我们就已公开撤回我们对审议这个问题的反对态度,并且表示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的瓦解了。

——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19722月)(如图)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
是什么?新中国在“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后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的瓦解”的原因。
(3)材料三中周恩来与尼克松总统能够“握手”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1949466326140
1952810461349
19571241537704

——整理自柳随年、吴群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

材料二 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1959年比上年下降13.6%,1960年又比上年下降12.6%。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2亿吨降至1960年的1.435亿吨。1965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并有所发展,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235化元。统计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递增9.04%,1992年达到24379亿元,国民收入达到20223亿元。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总的经济实カ有了显著的增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摘编自齐海鹏、孙文学《中国财政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92年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材料二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2)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两次,分析促成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10 .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