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上交农业税/亿元

1950

13213

69.2

19.1

1951

14369

103.1

21.69

1952

16390

130.4

27.03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三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材料三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2019-08-1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智能测评与辅导-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2019-01-30更新 | 158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福建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它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949.10.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4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5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6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6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10.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10.16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27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1.23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1.18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材料二“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各国要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以和平促进发展,以发展巩固和平。发展还需要良好外部制度环境,国际金融机构要加快治理改革,多边开发机构要增加发展资源。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

——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对外关系的特点,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4 .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2018-05-10更新 | 1052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统计表

时间农业制造业第三产业
1952—1957年53.6%18.5%27.9%
1972—1977年33.0%39.0%28.0%

——G.罗兹曼《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根据综合平衡的原则,明确指出,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并且大力发展农业,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分析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6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
流入重工业
的资金(%)
38.754.948
流入农业的
资金(%)
7.611.418.4
流入其他部
门的资金(%)
53.733.733.6

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8 . 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条约影响
《南京条约》“中国处于命令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A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
B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謇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1960年,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谊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福斯特·杜勒斯(1954年美国国务卿)拒鲍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编自《尼克松传》


(1)在材料一中A、B处分别填入相应的条约名称。并指出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美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9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②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A.①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党和人民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的探索过程中,我国政府进行了哪些的成功探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其特点是什么?
(3)说明材料三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图表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哪些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进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