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53—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折线图。图中促使a到b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B.农业科技取得了进展
C.“八字方针”调整的推动D.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实施
2023-02-22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

材料二   随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融入更多地表现出中国式的积极主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通过对与不同国家外交关系进行的重新组合,以及由此展开的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来推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外交目标上,更注重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外交策略上,更强调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外交价值立场上,更明确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摘编自刘骞《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时代意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外交所体现的思想。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代外交与中国古代外交的不同,并分析当代中国外交的意义。
3 .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招T的浪潮,职工总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1961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随后两年,全国共减少城镇职工2546万人。这一变化(     
A.有利于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B.防止了“左倾”错误的发展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D.加强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4 .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认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内容是“集体化加机械化”模式。20世纪60年代,在逐步了解、研究了西方国家农业发展的事实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内容转变为有步骤地实现“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电气化”。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农村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B.经济体制改革已逐步展开
C.对苏联农业模式有所反思D.政策制定受意识形态影响
2023-01-19更新 | 351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5 .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科技人员不足5万人。1955年底,全国科技人员已达40余万人,专业科研机构800多个。这一变化(     
A.促成“双百”方针的提出B.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C.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2023-01-12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冲刺(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1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行
D.“文化大革命”开展
2023-01-08更新 | 150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7 . 如表是1960—1965年湖南省部分经济指标变化情况统计表。这说明当时的湖南(     
年份农业工业
总产值
(亿元)
占工农业
总产值比重(%)
总产值
(亿元)
轻工业比重(%)重工业比重(%)
196029.2440.648.7737.462.6
196532.5146.437.6348.451.6
A.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改变B.经济增长速度全面提高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农村生产关系得到调整
2022-09-11更新 | 25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五完全中学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1435亿公斤,比1957年减少了26%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已经精简职工873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仅在1960年秋到1966年春,新增加农业劳动力2913万人。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错误得以彻底纠正
B.经济倒退出现了逆城市化
C.加快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国家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
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
2022-07-14更新 | 4816次组卷 | 45卷引用:专题01 因果关系类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1962年初,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国民经济十年初步设想:一是“基本上解决我国人民的吃、穿、用的问题”,二是“基本上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这一变化
A.初步总结了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B.改变了大力发展工业的基本方针
C.开始提出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方针
D.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