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2 . 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6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促成以上提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B.国内主要情况和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D.积极参与第三次全球科技革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


——摘编自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你们跟欧洲、跟日本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亲自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将对华政策从“遏制”调整为“接触”。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概括材料一图表中总结的《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变化情况,并做出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学出现了最深刻的变化,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大力宣传唯物史观,并且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著作以指导史学研究。这一变化(     
A.为中国史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B.确立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
C.增强了世界对中国历史的认可度D.仍无法解决中国史学的研究难题
2024-01-11更新 | 6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5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洋”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品。这一变化(       
A.激发了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B.打击了高科技技术人才的研发积极性
C.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D.体现了在科技领域的不切实际之作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苏共二十大暴露出的苏联模式的弊端,1956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深刻论述了要正确处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召开了中共八大,重新分析了当时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在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尝试。在经济发展方面,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政策方针;在文化建设上,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作为文化繁荣发展的指南;此外,还对国内的社会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1957年春,毛泽东还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这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编自郭英菡《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成就与失误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我国所做探索的意义。
2024-01-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图反映了1950—1990年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关系变化。图中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A.美、日、苏B.苏、日、美   
C.日、苏、美     D.美、苏、日
2023-12-28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一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8 . 如图是1949—1956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图书馆数量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双百方针的提出B.社会变革的影响
C.义务教育的贯彻D.一五计划的执行
2023-04-21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5 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选择题)(统编版)
2023·全国·模拟预测
9 . 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的歌词曾一度被改为“三面红旗迎彩霞,铁人精神传天下,毛泽东思想指引着我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B.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
C.文艺创作与现实关系密切D.经济建设决定文化艺术创作
2023-12-05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10 . 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一度出现了包产到户等形式的试验。这期间,自由市场一度活跃,个体工商户有明显增长,其中还出现人们称之为“地下工场”的较大的个体户手工业和手工工场。这些变化(       
A.是推行“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B.响应了当时经济“八字”方针
C.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深入D.因反右派斗争而受到了冲击
2023-12-02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3大考点5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