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如表内容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各直属海关的隶属海关空间变动状况。表中变化
时间变动状况
1979年至1991年我国海关增长中,以沿海各关隶属海关的增长为主,沿边、沿江及内陆直属海关增设较少
1992年至2001年入世前仍以沿海直属海关增长最快,沿边和内陆直属海关也进步显著,但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如贵州、甘肃、青海、宁夏等无任何变化
2001年入世后至2012年沿边各直属海关的隶属海关增设数量不多,沿海各直属海关增设的隶属海关数量少于沿江和内陆直属海关
A.说明我国海关制度不断完善B.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C.主要受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D.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城市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市发展的轨迹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下图是当今中国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

观察图中的城市,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某一政策(举措)为主题,选取两组城市,并简要说明该主题。(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3 .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二   海南在30多年里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故事,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审时度势作出的历史性战略决策。

——摘编自 2020年6月2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分析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支持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材料二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1)材料一认为“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1903年天津各国租界面积统计表(单位:亩)


——资料来源:尚克强等主编《天津租界社会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所反映的近代天津租界的相关信息,并指出租界的设立对天津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下图(缺)为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图片资料。天津机器制造局是清政府创办的北方最大的兵工厂,1866年筹建,1870年后陆续建成。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局的设立对天津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确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天津发展的机遇。为进一步了解天津发展史,还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学习资源?
6 . 1988年后出现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现象,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跨越琼州海峡,涌向海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闯海人”。这些“闯海人”
A.直接促成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设立B.体现了国家政策强大的导向性
C.成为了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受益者D.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2021-02-26更新 | 453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91024日纽约华尔街股市突然崩溃,瞬间摧毁5500家银行,1700万工人失业,……美国1/3老百姓在垃圾里寻找食物,开始抢劫游行。在罗斯福竞选时,有个失业美国青年迎面向他的汽车开枪,罗斯福侥幸躲过一劫,但是愤怒的子弹让罗斯福清醒地意识到:实行新政迫在眉睫!

材料二   193012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从193111日起全国一律裁厘,所有各省厘金征收机关绝对不得再行存在。裁厘后,国民政府实行“统税“政策……改变了过去“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

——周明《大萧条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亮色”》

1900年,荣氏的原始资本仅为6000元,至1936年,荣氏仅在无锡的投资就已达750万元,36年间加了1250倍。

——宗菊如《无锡荣氏民族工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三   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应携手共进。中国将同各国加强防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扩大开放中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

——李克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1)为避免再次出现材料一中的“刺杀”事件,罗斯福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产生怎样的效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裁厘”实行“统税政策”的国际背景,并分析这一时期荣氏家族企业得以实现“逆袭”的因素。
(3)2020年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大约90年前,同样面对经济的严重衰退,世界各国是如何应对的?对世界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是如何处理的?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世纪中国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善所采取的措施。
2021-01-18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2.3%提高到32.9%,GDP年增长率达0.85%;而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从24.9%提高到了26.6%,GDP年增长率为0.58%。

——摘编自[英]麦迪森著《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材料二 (18世纪的清朝)不仅西南以及东北得到大开发,中部也得到进一步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在18、19世纪,中国东部由于居于东亚贸易圈的内核,所以日本的铜,美洲的银,东南亚的粮食、木材、锡、香料、药材,印度的棉花、染料,俄国、美国的皮毛,都流向中国东部来了。……珠江三角洲人民用印度输入的棉花纺织出来的棉布,大部分出口到英国。景德镇德化的瓷,福建安徽的茶,都是外销的。

——摘编自清华国学院编《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材料三   按照林毅夫教授在《中国的奇迹》的新版序言中所提供的数字,从1978到2013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超过9.8%年平均增速,中国的GDP 总量达到了8.3万亿美元。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能保持35年GDP超过9%以上的年平均增速,这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因此将之称作中国经济奇迹。

——摘编自韦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原因再反思》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经济在1700~1820年间发展的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原因。
2020-08-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6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0-08-07更新 | 70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棉纺织工业最先实现机械化,因为英国公众已来意喜爱最初是从印度进口的棉织品.事实上,对棉织品的使用己非常广泛,因此,强大的旧毛纺行业在1700年设法通过了禁上进口棉布或棉织品的法律。不过,这条法律并未禁止棉布的制造,这就为当地工业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有魄力的中间人很快就完全利用了这一机会,当时的问题在于如何充分地加速纺梦和织布,以满足巨大的、受保护的国内市场的需要。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话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棉纺织工业最先实现机械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提出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据此分析工业革命起因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2)依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具体原因,并举出两例在该时期科技方面的“发明与创造”。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3)“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
(4)“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2020-08-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0届高三6月月考(第十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