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B.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D.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
2022-11-27更新 | 3116次组卷 | 2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广东专用)
2 . 北京在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后,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多次商讨,北京奥申委于1992年6月确定并公布了申奥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     
A.积极地传播奥运精神B.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C.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D.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2022-07-14更新 | 4327次组卷 | 41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广东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3 . 下表为1992—1996年我国四大区域外资依存度(一般是指一年内本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中国
地区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
东部4.08%7.29%9.99%8.55%8.16%
中部0.62%1.58%1.97%1.81%1.79%
西部0.43%1.78%2.36%1.49%1.19%
东北1.22%2.62%3.50%3.31%3.33%

A.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投资B.外资主要投向中西部地区
C.西部地区外资依存度高于东北D.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
2022-05-24更新 | 36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等校2022届等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语教育的一系列决策和改革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步,与祖国同行。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在国内形成了向俄语“一边倒”的形势。1956年英语取代了俄语的地位,开始了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1964年,国家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种发展也给予了相应指导。自从1978年英语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后全民掀起了学英语的大热潮,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摘编自王定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语种不断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021-10-22更新 | 118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龙川一中2011届高三八月考试文综历史卷
6 . 1949年,可口可乐被视为“资本主义”离开中国: 1978年12月 13 日,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但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 1983 年,卫生部门又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疑B.国家制定政策保护本国汽水产品
C.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下的传统认知D.中美关系恶化加深中美贸易矛盾
7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不再局限于沿海。在东北,黑龙江探索沿边开放;在西北,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在西南,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山口摆起了货摊;西南边陲的云南、广西也加入到开放的行列。这表明90年代以来,我国
A.大力引进西方科技与资金B.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积极应对世界格局的剧变D.面向各种类型国家开放
2021-03-10更新 | 883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上海规定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投资项目(大连1500万美元以下、其他地方500万美元以下)自行审批。这个政策
A.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扩大城市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C.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D.勾画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21-02-26更新 | 402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邮资凭证的邮票虽小,但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总体发展状况,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学者从新中国19492016年间发行的1720套邮票中,抽取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社会、科技八大类共计261套邮票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如下表格。

          时间
主题
革命的中国1949—1978探索的中国1979—1992现代化的中国1993—2008负责任的大国2009—2016
面对挑战88832
团结一致1001032
开放合作03722
调整改革03421
参与国际事务02423
深化经济改革03473
引领国际事务001420
发展民生经济00722

——杨柳、董天策《“方寸之间”的中国:19492016年邮票上的国家形象变迁》


该表能够反映我国发展中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写变化趋势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12月《深圳特区报》报道,全国各省市外贸代表团来到深圳参观,人们在蛇口工业区入口处看到一块高大的标语牌上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人们对此议论纷纷。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挂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深圳游行彩车缓缓穿过天安门广场,从此,这一口号响彻大江南北,成为最能体现改革开放精神的口号之一。

材料二   19923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刊登了新闻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披露了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后来歌曲《春天的故事》这样唱到:“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说明材料一、二中,选取1984、1992年两个时间点进行定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历程。
2020-10-27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