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工业化建设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读图,回答问题。

图1
20世纪5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图2
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建工业分布

材料   19822004年“三农”工作一号文件内容节选1982年:对于(农村)家庭副业和专业户,必须实行积极扶持的政策,在资金、技术、供销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我国耕作制度复杂……农业机械化必须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

1983年: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1984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1986年:伴随着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户。

2004年: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有限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央和地方要支持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汇编(19822014)》


(1)解读图1、图2,指出该时期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提取材料信息,从多角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史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
(2)史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01-23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中国”这个共同体之内,最主要的互应变量,至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向。政治范围内,包括政权的性质和行政的结构;经济范围内,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和资源的分配;文化范围内,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宗教组织;社会范围内,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尤其注重精英阶层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交叉影响,互相制衡,总的结果呈现为复杂共同体本身的强弱、盛衰和聚散。

——摘编自许伸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三   1953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的基础”。

1964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9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摘编自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的复杂系统中,社会、文化两项变量套叠非常紧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期,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现代化”的侧重点,并加以阐释。
2023-11-17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4 .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这段报告出自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中共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下表主要体现了
时间中共重要会议提法
1982年中共十二大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中共十三大计划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992年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017年中共十九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B.中国经济改革的循序渐进
C.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解放的价值
D.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人可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那时,一个产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径加以确定;日常的经验就直接显示出这个产品平均需要多少数量的社会劳动。”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处理这一切,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                                                                                

——恩格斯《反杜林论》

“社会主义社会在对其总产品进行必要的扣除以后,个人消费品按每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根据材料一分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

材料二、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2)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列宁进行了哪些尝试?成效怎样?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


(3)结合材料一、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问题上,邓小平理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有哪些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得到哪些启示?
2020-04-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