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2年至1978年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19521978
原煤产量0.66亿吨6.2亿吨
钢产量135万吨3178万吨
粮食产量16392万吨30477万吨
在校学生数5444万人21351万人
医院、卫生院数354064421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整理


(1)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2)分析上表中1952年至1978年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陈云把搞活经济比喻成鸟,把国家计划比喻成笼,他指出:“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大……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可以跨省跨地区……也可以跨国跨洲。另外笼子本身也要经常调整。”陈云提出“鸟笼经济”理论的实质是(     
A.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B.确立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目标
C.引导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D.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
3 . 新中国历史上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1840年前后194919782018
原煤少量开采0.32亿吨6.18亿吨36.8亿吨
2万吨15.8万吨3178万吨11.33亿吨
原油无现代开采12万吨10405万吨18911万吨
发电量尚未使用43.08亿度2565.5亿度7.17万亿度

——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一次会议中,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B.十一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6 . 邓小平曾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所以,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一篇文章”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这场争论”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这场争论”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
D.“这场争论”重新确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
7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二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纲领”通过的时间。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纲领”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2)指出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3)材料三所示文章引发了中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这次讨论的历史意义。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说一说最打动你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可贵精神。
8 .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021-06-12更新 | 181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9 .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恢复了刘少奇的名誉。这
A.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B.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C.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 . 英美两国的《权利法案》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宪法性文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应该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

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具体化,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发展,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这是我们在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可以预计,这次全会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这次全会决定所勾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虽然还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继续完善,但有了这个基本框架,可以增强我们对改革工作指导的预见性,使改革更加富有成效。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全会”是历史上哪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对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评价。
2020-11-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大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