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B.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4-05-11更新 | 56次组卷 | 38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8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派出由三十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赴西欧五国考察,这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次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的政府经济代表团。这次考察(     
A.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B.与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相适应
C.与西欧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D.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2024-01-31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边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从调查结果中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A.法制建设B.教育发展C.改革开放D.“双百”方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通过革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创造富有生机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帝以问宰相陆贽,贽上疏请厘革其甚害者,其一曰:赋役旧法,行之百年,人以为便。……陛下初即位,宜损上益下,啬用节财,而摘郡邑,验簿书,州取大历中一年科率多者为两税定法,此总无名之暴赋而立常规也。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两税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税轻,多者税重。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改革的发起者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代赋税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经验。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述改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78年12月,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2023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3周年,40多年间深圳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3800倍。深圳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改革开放的政策B.城市资源丰富
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一国两制”构想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 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趋势是内向保守,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时还出现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据统计,1864年中国的洋货进口额为4 621万海关两,1880年为7 929.4万海关两, 1894年为16 210.2万海关两。进口货物以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为大宗,其中棉纺织品和棉纱自 1884年后逐渐在进口总额中占据首位,其销售市场由华南沿海口岸逐渐推广到华北、东北和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在出口货物中,以茶、丝为大宗,棉花、大豆、烟叶、皮毛等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使得棉花、蚕桑、茶、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的外贸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次年,中央批准广东和福 建两省在对外经贸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并在上海、北京、天津设立地方外贸公司,外贸新政策在试点区域逐渐推开。一方面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和鼓励吸收外资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

——摘编自余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 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及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此可知,表中的三大事件(       
时间事件
1978 年 5 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

1978 年 12 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指导,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981 年 6 月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 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 32 年来的历史,为统一全党思想打下了基础。

A.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有助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D.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10 .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