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历史发展影响巨大。其中,它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平反冤假错案B.否定了“两上凡是”
C.实现了工作重心的重大转移D.拨乱反正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两“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材料一   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

——罗斯福总统首次就职演说(193334日)

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材料二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走过了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基本“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到1957年至“文化大革命”的“超苏联模式”,打倒“四人帮”后,才最终在新时期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突破,也首先是对过去传统的“苏联模式”来说的。

——陆南泉、马龙闪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上)》


(1)材料一中“当前的危机”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起点。相对于传统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决策、经济体制方面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3 . 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都是在党的历史上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会议,其中关于会议主题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4 . 在比较的意义上,正如陈云同志所言,它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具有历史转折的意义,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在我党的历史上,都不算过分。陈云所说的这次会议是
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七大
2022-04-06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1978年,中国工业产出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产出占G DP的比重由18%上升到44%。中国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工业化建设
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
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D.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
6 . 阅读材料,完成F列要求。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1)依据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22-03-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021-06-12更新 | 181次组卷 | 3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社会主义的中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的标志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依据是
A.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已经形成B.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
C.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D.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2021-06-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同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材料二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断。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列举两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简要回答其历史意义。
2021-05-2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