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8年5—9月间,《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开滦煤矿按劳分配和黄埔港工人实行计件工资事迹,并陆续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者怎样看待物质利益》。这些报道、文章有利于(     
A.促进所有制改革进程B.明确体制改革目标
C.促进民众思想解放D.树立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78年2月,中央政府拨出10万美元专款,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大中小学教材。其中大学教材占65%,大部分是自然科学领域教材。这一措施(     
A.促进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推动改革开放局面不断深入
C.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2023-11-11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80年,四川第一棉纺印染厂、成都电线厂等5家国有企业实行改革,将原来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税。由在成本中列支的职工工资改在企业留利中支付,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同企业留利挂钩。这一改革     
A.缘于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B.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D.推动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79年3月15日下午6点,某外企的手表广告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同一天,《文汇报》也印发了该企业的手表广告。此后3天内,到上海黄浦区商场询问该放手表的人数超过了700。这说明,此时中国(     
A.积极吸引外国企业投资B.电视已经融入大众生活
C.经济运行环境发生变化D.鼓励国企大胆引进外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这表明邓小平(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 . 1976—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1977年进出口总额比1976年增长12%,1978年比1977年增长20%,这一时期,中国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其对外贸易方式有补偿贸易、生产协作、来样加工、进料和来料加工以及展卖和寄售等。这一成就(     
A.是外贸体制改革深化的结果B.直接推动了沿海经济特区建设
C.为对外开放奠定了实践基础D.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契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中国近代以来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历史积淀的。中国近代对此进行探索的历史逻辑,是从洋务运动经过维新派再到革命派,表现了探寻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起步与转折,即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及其文明的同时,把目光开始转向社会主义,试图以此使得中国后来居上。五四运动以后,经过长期摸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用自己的脚踩成的路。

摘编自陈卫平《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构想。毛泽东指出,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点。与国家工业化相适应,毛泽东提出了政治民主化和建设“现代文化”。这些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意识到“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郭艳梅《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探索现代化的“起步与转折”的内涵,并分析中国现代化道路在五四运动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构想”在改革开放前的实践及其成果。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8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
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
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 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
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4更新 | 264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时代与人才培养观】

材料       

1957为了加强对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培养,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又红又专”的思想,“红”即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意识;而“专”即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能力,重视对科学的钻研,干实事。“红”和“专”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明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强调建设“两个文明”的重要性。一方面他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另一方面,他又把素质教育放在育人的首要地位。
21世纪习近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政工作会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摘编自刘丽颖、田佳琦《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高校人才培养观的历史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唐山和天津等地视察时强调“我们的体制不适应现代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我们关起门来不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史称“北方谈话”。这一谈话(     
A.反思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B.发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之先声
C.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D.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