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7年7月到1980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相继派出代表团赴西欧五国就经济、技术发展情况深入考察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派出的部委办代表团出访达360次,科教经贸代表团出访达472次。这些出访交流活动(     
A.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B.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
C.助力改革开放扎实推进D.理顺了计划与市场关系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建国以来我国户籍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58年以前的自由迁徙阶段;1958年—1978年严格控制人口流动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人口流动逐步松动阶段。这些变化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B.社会管理与发展战略相适应
C.国民经济结构逐渐得到了调整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私有制
3 . 1976—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1977年进出口总额比1976年增长12%,1978年比1977年增长20%,这一时期,中国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其对外贸易方式有补偿贸易、生产协作、来样加工、进料和来料加工以及展卖和寄售等。这一成就(     
A.是外贸体制改革深化的结果B.直接推动了沿海经济特区建设
C.为对外开放奠定了实践基础D.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契机
4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是1927年秋收起义,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次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党的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表现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逐步转入经济建设上来,则此时发生于(     
A.1956年B.1966年C.1978年D.1992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78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刊文介绍,日本引进外国技术之多,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到1973年3月为止,日本引进外国技术共25742项,这“使日本减少了进口,节省了外汇支出”。这篇报道(     
A.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得到落实B.预示经济领域出现改革新动向
C.体现对日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建设D.反映中美建交开阔了国人视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十二年历史,作了基本总结。第一次指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的阶段”,第一次全面的、扼要的阐述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次会议(     
A.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B.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为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思想基础
D.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2023-04-14更新 | 27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3-14更新 | 40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长期战争造成国家的极度贫困,在制定"一五"计划时,建设工业强国的问题理所当然被提上议事日程。从当时的国情来看,旧中国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资本主义严密封锁的环境中,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共中央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摘编自杨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五年计划和规划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1978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转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唤起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的背景和在农工产业均衡发展和卖方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带来了我国工业化道路的转变。1978年至1996年,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

——摘编自刘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推动我国工业化道路转轨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B.推动了工作重心转移
C.有利于思想解放D.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1978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邓小平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性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此发生怎样的变革?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