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1952年间,全民所有制经济成分由26.2%上升到41.5%,集体经济成分由0.5%上升到3.3%,私营经济由48.7%下降到30.6%,个体经济则从23%下降到20.6%。到1976年,工业产值达到3158亿元,比1956年增长172.6%;石油产量达到8716万吨,比1956年增长6.7倍。全国1/3的耕地实现机械耕种,农业载重汽车拥有量增长3.3倍,1976年比1966年粮食产量增长47%,达到2.86亿吨。到1976年,全国兴修了多条运输干线,改变了铁路尤其是南北地区长期交通梗阻的落后状况。……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体制自身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摘编自景晓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材料二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市场经济能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是迄今为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虽然市场经济会出现市场失灵等现象,但社会主义在运用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制度的优越性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也能够使我们防范和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这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够有力地纠正、抑制市场经济中所固有的弊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保证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前进。

——摘编自栾文莲《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14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是把每个岗位的责任、考核标准、经济效果同职工的收入挂起钩来,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在分配上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指标分解;计件工资,包括超额计件工资和小集体超额计件;超产奖;定包奖;浮动工资。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成效显著。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实行经济责任制与计划管理结合得不够好,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关系时,企业往往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利益,一些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还不够落实,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摘编自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工业经济责任制的特点及影响。
2021-05-26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   随着”一五”计划的执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全国高等学校从1952年起,在大规模进行院系调整的同时,全面地、系统地开展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本科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19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学本科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急需的实际应用人才的培养,对过去培养目标过高、专业设置过窄的情况进行了调整,本科职业教育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传统的“专业教育”的弊端已经充分地被人们认识到,本科教育的专业口径进一步拓宽,国家专业目录种数大幅度减少,本科教育强调基础宽厚,更加注重做事与做人教育的统一。

——摘编自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词是指顺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纪初年,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用西学中“革命”(Rerolution)一词的含义取代经典阐释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开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帜以号召国人变革或推翻专制皇权。

——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在对待传统政治制度问题上,曾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其一是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其二是积累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的经验。现实政治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往往与传统政治制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辅——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逐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据何教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与现代学者对待传统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