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英国农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史称农业革命,成为英国成功起飞的要素。光荣革命后议会以立法形式推动圈地,使土地高度集中于贵族等大土地所有者手中,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土地所有者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对土地进行改良,使用新工具和技术、引进新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例如铁犁、收割机、脱粒机等农业工具和机械逐步推广,引进了马铃薯、甜菜、甘蓝、三叶草等作物,增强土地肥力,化解冬春季节牲畜饲料短缺的问题,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据统计,18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谷物产量增幅达到11%,保障粮食的充足供应,还有部分谷物出口。羊毛产量从1695年的4000 万吨增长到1805年的9400万吨。大地产者、贵族还将土地的收益投入到运河的建设,开发矿山等经营活动中。小农无力进行这些改良,被逐渐驱逐出市场,慢慢的破产了,从而沦为农业工人或城镇劳工。

摘编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四卷转型时期》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本文以信念目标情境工具这一路径来解读近代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国家信念决定国家战略与发展目标,不同的情境和阶段性目标决定不同的制度安排;而不同发展阶段目标的转换、情境的变动以及工具的更替则归结为制度变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城乡关系演变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张露《中国工农城乡关系:历史演进、基本经验与调整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 世纪英国农业革命的实质,分析农业革命如何推动英国工业化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①、②内容进行完善,并对富国阶段的城乡关系进行说明。(说明需结合图中的各要素进行)
2024-01-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对外智力引进的重要尝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派出了多个考察团访问日本。考察团在向中央提交的报告中,肯定了日本在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具体经验。197810月,邓小平对日本进行访问。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听取各赴日考察团报告,邓小平、谷牧等中央领导进一步坚定了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经验、加强与日本经济技术合作的想法。……战后日本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深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影响并兼具丰富实践经验的经济学家,他们多身居政府要职,并亲身参与制定日本政府战后经济战略。在交流会的创立过程中,这一群体中的对华友好人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1981年交流会正式创立后,谷牧多次参会并将会议中的重要信息向中央汇报。当时对于利用外资还存在不少争论。在第四届交流会上,日方代表做了专题报告,帮助中方修正了“外债即殖民地化”等观念。针对日本企业对华投资获取信息困难等问题,向坂正男在此届交流会上还提议中日应合作设立“中国投资信息中心”。后来中日双方分别设立投资促进机构落实了这一提议。其他届交流会上所讨论的特区货币、外资利用、企业改革等问题,也均是中国当时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讨论中的很多建议通过谷牧直接报送中央,最终成为经济改革的具体政策。交流会产生的良好效果和成功实践促使中国各地纷纷成立政策咨询机构……大连经济开发协力会、日本深圳协力会、中日天津研究会等政策咨询机构相继成立。

——以上材料改编自《改革开放初期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的创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建立的意义。
2022-11-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78-1996年中国三种价格形式的变化

领域定价类型19781996
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政府定价97.0%6.3%
政府指导价0%1.2%
经营者定价3.0%92.5%
全国农产品收购总额政府定价94.4%16.9%
政府指导价0%4.1%
经营者定价5.6%79.0%
全国独立核算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销售收入政府定价100.0%14.0%
政府指导价0%4.9%
经营者定价0%81.1%

(政府指导价:对在国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产品,政府规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经营者则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条件制定出售价格。)

——摘编自余兴发《新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1996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96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从194910月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和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中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庆工业博物馆在重钢原型钢厂部分工业遗存的基础上建成,由主展馆、主题馆、企业馆、工业遗址公园等组成。主展馆通过序厅、开埠——工业星火厅、抗战——工业大后方厅、三线——工业基地厅、改革——工业转型厅、未来——新兴工业厅六大展厅,全面展示了重庆工业12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下面是主展馆展出的历史文物及图片展览。




(1)根据图片和提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两幅图片,为其配上解说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庆工业博物馆在工业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所做出的贡献。
6 .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19521956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下列图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饼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通用语推广大事记(部分)

时期大事记
西周职官外史的职责之一即“掌达书名(书名:书写的文字)于四方”。周宣王时,编纂识字课本《史籀篇》。
以原秦晋方音为基础形成“通语”,以隶书为通用文字,编纂了一大批推行通用语言文字的字典辞书。规定学童必须能够背诵、讲解和书写八种字体九千字方能为吏。
隋唐隋朝整理的声韵书籍《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政府政组纪刊定制作《字样》《干禄字书》《五经文字》等颁行天下。
明清明初颁行“参考中原雅音”编订的《洪武正韵》·雍正帝下旨“以福建、广东人多不诸官话、着地方官训导”,并设正音书院,教授南方的官员和读书人标准“官话”。

——据孙海娥《我国国家通用语》等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通用语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82年,首次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载入宪法,这既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民族团结的目的,也有全面发展经济的考虑。200010月,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其中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2012年国家语言文字发展规划中增加了“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要求。2018年“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发挥普通话在促进劳动者就业方面的重要什用,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永全《新中国7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推广通用语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我国国家通用语推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方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40年代的复兴计划、50年代的短期计划、60年代的发展计划、70年代的稳定计划和80年代的振兴计划。随着经济计划进程的推进,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指导性计划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受气候环境、世界贸易和政治形势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使私营企业无法获得非常完备的信息,因此私人决策往往具有短期性,但技术发展却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所以有必要由政府出面组织全国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统一规划。

另外,在市场中的“人”有二重性,一方面,人是关心切身利益并总是要试图扩大自己收入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人又是遵守公共利益并关心国家未来建设的一员,因此,它既有追求市场竞争的一面,又有可计划的一面。

由于计划的协调一致对企业家有说服力,他相信这种一致性对他的经营和发展是有利的,因而企业家愿意而且能够根据协商一致的原则做出适当的投资。这样,经济计划一经形成,或者仅仅只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存在,就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投资源的使用更有效率。

——摘编自何自力《试论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

材料二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三五”1966~1970三线建设设备战备荒

“四五”1971~1975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五五”1976~1980新跃进大转折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方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方经济计划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计划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并简析五年计划(规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主要进程表

年代主要内容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摘编自李时君《中国改革开放回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汉口开埠以后,武汉成为华中地区对外通商的主要口岸。1889年,张之洞督鄂,大力发展洋务,武汉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张之洞倡办实业,带动了民办企业的发展。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占全国的5.1%;资本额达1724万元,占全国的14.3%,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摘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武汉制造快速崛起。2017年,生产钢1694.61万吨,比1978年增长6.53倍;汽车89.78万辆,增长663.33倍;卷烟253.18万箱,增长4.69倍。2017年,轻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104.80倍,重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292.12倍。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由1978年的47.4:52.6发展到2017年的24.4:75.6。1978年,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有、集体工业总产值分别工业总产值的82.7%和17.1%。2017年,国有、集体经济比重下降到8.2%,股份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和私营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经济比重为58.8%,港澳台及外商投资比重为32.8%。

——摘编自武汉统计局《工业在改革开放和转型中快速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武汉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工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并从经济角度指出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