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图示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抑商”的根本目的,并归纳汉代“抑商”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并分析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的理由。
2020-11-20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7年12月1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明确指出:“农业人口大量外流,不仅使农业劳动力减少,妨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现固,而且会使城市增加一些无业可就的人口,也给城市的各方面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动员城市大批干部和中小学毕业生下乡上山,投入农业生产,当然更不允许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可是,在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进程中,由于灾荒和来自城市的吸引力,使大量农民涌到了城市,致使大量农民从农业生产第一线流失。因此,制定严格的户籍迁移制度就被正式提上了议程。1958年1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新中国的户籍制度基本建立,也为城乡二元户藉管理体制奠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赵文远《新中国户籍迁移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城乡居民收入比示意图(1978—2022年)

——摘编自徐唯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迁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8年中国户籍制度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知识,围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拟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国家治理的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分别是1951年、196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国粮食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连续7年超过6.5亿吨,2021年粮食总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达6.8285亿吨。其中,谷物总产量6.3亿吨,超过美国谷物产量约1.5亿吨,约是印度谷物总产量的2倍,标志着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

——摘编《光明日报》2022510日第5版。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61年中国贸易伙伴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两项措施名称,分析“我国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强大基础已经形成”的成功经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从初期的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2015年中国务工迁移量与产业(就业)结构比重变化示意图


——据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数据与2016年《人口与就业年鉴》


(1)指出务工迁移量与产业(就业)结构比重的变化趋势。
(2)任选一个方面的变化趋势进行原因分析。
2021-05-13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余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图二深圳市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

图三1992-2012年某县GDP增长示意图
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
图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状况并概括改变其经济状况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引起图一和图二数据变化的相关政策。概括图三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农产培育“种谷必条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蒇……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必修二历史图册》

材料二   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处于以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宁波市为中心城市的城镇密集地区。这一地区已形成经济总量大、城镇高度密集、城镇间联系紧密的都市连绵区,综合发展质量位于全国首位。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1)写出材料一中无锡一家著名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称。结合所学,说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所学,简述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
2021-04-23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从网上搜集到了以下图片:《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1983年重庆开始经济试点的报道》《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

3645

1132

57.5

67.7

2006

218071

39500

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2)据材料二、三,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2020-04-10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1949—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


——据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据《2004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基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