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 .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走上崭新征程】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甚至以命抗争,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还处于被动反击、事件应对、行动自发、目标茫然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参与,还有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及农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相互呼应,使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彻底性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的觉醒》

【开辟革命道路】

材料二   



【构建精神谱系】

材料三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走向光明前程】

材料四   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亿万农民为改变农村面貌和自身命运,勇敢冲破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3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中国共产党探索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材料四中的“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指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的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08-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调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4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一】复兴方案:烽火硝烟,江山激昂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习,无人不饱暖也。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曾国藩)“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同盟会宣言》(孙中山“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毕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朝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探究二】民族独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材料二


【探究三】繁荣富强: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材料三   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


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多年苦战,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1965年实现了总干渠的通水。劳模张买江说:到现在石壁上还保留着当年的豪言壮语“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苦战有头,苦熬无头”《新中国70年》

《王进喜日记》中写道: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中国参与奥运会的历程表6

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只身赴美参加洛移矶奥运会,未小组出线
198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共取得15枚金牌
2008年北京主办,多城市协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22年北京、张家口主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国近代各阶层提出的民族复兴方案,并结合所学,分析名阶层方案不同的原因。
(2)民族独立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基础。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3)依据图表,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建设者表现出来的时代风尚。根据图8、9和表6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取得上述成就的认识。
2022-02-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C位是怎样炼成的?

材料  谁是中国C位?我们从数百公里高的太空展开追寻,在新中国72岁生日之际,让我们起来看,C位是怎样炼成的?

从上海、嘉兴到江西瑞金;从贵州遵义到陕西延安;从河北西柏坡到首都北京。

卫星发现了一条中国人熟悉而陌生的轨迹,它揭开了一个世人关心的谜题。

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新华社2021.10.1



(1)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用史实说明“C位是怎样炼成的”。
(2)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谈谈“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2022-02-21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份1913192119231925
粮食产量(亿昔特)39.7922.1334.5544.24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恐慌从一国蔓延到另一国……法国和英国都显得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采取激烈的政府手段去恢复经济。……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

——摘选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期,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走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但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发展迟滞不前甚至有严重倒退的中国经济依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无力控制一个具有7亿消费群的国家经济,导致人民对现有生活的状况日渐不满。1978年,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开始推行由周恩来最早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尝试对当时国内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

——摘编自《维基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5年该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5年变化出现的政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经济危机做出了更积极的回应”是指什么?这种“更积极的回应”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两项重要创举。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2021-11-0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与海上经路联系紧密的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及东南地区茁壮成长。改变了10-13世纪中国不同文明的竞争格局;原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不同文明间的诸种竞争张力显示历史演进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柳平生、葛平生《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长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有何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8 .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

“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
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枃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1-09-06更新 | 353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历史高考真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内容节选自一位中学生对其外公兴办乡镇企业“报警设备厂”的工作笔记及外公创业经历的相关研究。)
时段外公工作笔记摘录外甥女研究摘录
资料查阅相关口述
创业阶段1979年4月15日
“今天去报警厂报到,……在厂暂做统计工作,这有助于熟悉情况,可以全面地了解各车间的进度及摸清一些情况……”
由于对高科技认识不够,经营不善,乡镇投资的报警厂在1979年初濒临倒闭。公社党委书记对外公委以厂长重任。外公的学习笔记画了很多线路围,密密麻麻却整整齐齐。
外婆说:难以想象初中学历的外公是怎样学习并掌握这些从没接触过的知识。他天天研究,每天连早饭都来不及吃便去上班.了。自1979年到厂里后,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并且带领一帮人研发
外婆说:报警厂招揽了七八十名来自外地的大学生。外公为大学生安排衣食住行,造宿舍楼,造体育设施,娱乐设施,像卡拉0K厅什么的,全都是亲自经手的,造了很多。
外婆说:外公常常告诫自己“报警厂就像一块豆腐,掉到地上碎了就捡不起来了。”
鼎盛阶段1988年1月6日
计划召开职工会议的内容今年(87年)以来形势和情况:
1.1各项指标达到和超出:产值619万,利润152万
1.2各项福利正常上涨
1.3工贵平均达1500 - 1600元
87年度职工年终奖励:
1.职务费:车闭10元,科级20元,厂级30元
2.职称费:100-120元
1985年国务院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多 乡镇企业的人、财、物问题都得到了很快地解决。
1988年的物价并不高,所以外公厂里的收入是比较可观的。
《向共和国总理展示乡镇企业凤采——1990年1月20日李鹏同志视察洛社乡镇企业纪实》写到:“厂长卫晓明陪同李鹏总理参观了火灾探测器生产流水线。当听到该企业产品质量已获得国家银质奖,……总理嘖嘖称赞!"
1990年1月20日上午
1.李鹏总理来厂。
2.嘉明、坤民、明华(报警厂人员)准备迎国优牌子。
衰败阶段1998年11月26日
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分析工厂目前的现状:
企业处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商场是战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近几年落后掉队了。
①品种档次较低,②销售不畅、市场不畅、技术落伍,③管理水平不高,④涉及到经济效益下降,造成困境。上述几点是相互关联的,要解决就要一鼓作气地解决,提醒大家高度重视..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纷纷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
乡镇企业原有经营机制的优势不断削弱。一些乡镇企业开始进行改制,外公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有很多失败的教训。厂里有些优秀的员工因为看不透情况选择了离开。
年过半百的外公一直在外为企业奔波,直至1999年去世。此后的几年,报警厂被转手多次,最终还是没能扛过去。

——摘编自《一个乡镇企业家的创业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报警厂”在1979年4月前濒临倒闭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报警厂”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过程中面临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和能力素养的认识。
2021-02-28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当·斯密基于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在国内经济生活方面的自由竞争和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自由贸易同样重要。……英国19世纪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19世纪6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国际贸易取得异乎寻常的增长。……对殖民地的自由贸易政策损害了殖民地国家的利益。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2002年10月24日)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原则和政策。根据材料概括,这些政策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和调整?根据材料二回答,政策调整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20-09-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