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城市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市发展的轨迹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下图是当今中国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

观察图中的城市,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某一政策(举措)为主题,选取两组城市,并简要说明该主题。(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表


——摘编自尚书旗等《中国制造2025大众读本-农机装备》


从表中任选两个阶段,指出这两个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征,并予以说明。(要求:选取两个阶段即可,说明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侯永禄是一位农民,他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以下文字节选于他的日记:

1954812日)农业社召开了建社的报名大会,我带头报名入社。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入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定地的肥瘦等级……

1982719日)上午,巷东头的饲养室门口,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生产队开始评价分牲口、农具等。经大家一致同意,采用抓阄的办法:这对每个人、每一户都是公平的,分得多少好坏,就看你的运气了。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日记节选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新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日记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1-10-24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史部分)-单元检测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土地政策简表(部分)

时期相关政策内容概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双减双交”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保护富农,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合作化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公社化把农业合作社转化成为既有农业又有工业的基层单位—公社
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国家或集体土地,缴纳一定税额,自负盈亏
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家庭保留土地承办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其中至少一个历史时期的士地政策展开,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明确指出历史时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0年)大事年表

197812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
12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12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9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声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中美正式建交
129日至25日,邓小平访美
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9804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改社建乡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如表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概述和评价须有史实依据,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江苏南通·三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978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
1978年—20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

——摘编自曲青山著《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8-08更新 | 28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时间口号时间口号
19278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506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2810工农武装割据195312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305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978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375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1978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391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197812改革开放
19449为人民服务19829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458自力更生19857“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19458和平、民主、团结198510三步走战略
19468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9874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9499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92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编自《时代印记·穿行于中国百年报刊之林丛书:<标语口号>》


请回答:提取如表材料中部分或整体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加以阐述。(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5-23更新 | 38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17课解放战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具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李大利《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19239月—19244

材料二   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创造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政策……于是才有四月至七月四个月中的各次胜利。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

材料三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上义过程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材料四   邓小平把能否大胆改革开放看作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提出了判断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为此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九十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依据上述至少两则以上材料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莱芜一塑料厂破产时,职工有1000多人。这些人如今在哪里,他们过得怎么样?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的老职工孟宪武。

从孟宪武的口中记者得知,他17岁进企业,那时候企业的产品就是化肥袋子、塑料管材和小水桶。计划经济时期统购统销,没有销售指标的压力。改革开放初期,企业也曾几经改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没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开始盲目扩建,导致企业机构臃肿。“仅行政人员就占到三分之一,一线的工人只占企业总人数的一半”。背负太多包袱的企业最终被拖垮。

下岗后的孟宪武租了两间小瓦房,买了一台二手设备自主创业……2006年,他成功申请了“渗灌技术”的发明专利,这也成了他打开市场的“敲门砖”。有了更多的市场,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拐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试验田也用上了孟宪武发明的新产品。

“这个时代选择的机会多了,市场也很灵活,只要肯努力,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这是聚会时老职工们的感慨。

——摘编自《寻找那些年破产企业的职工们》2018.12.12,《大众日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4-20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历史01
10 . 经济重心的演变与国家内外政策等因素息息相关,其演变反映的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发展战略在地理空间上的效果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19842013年中国经济重心走势示意图。



结合图中我国经济重心走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的变化,并说明经济重心演变的历史是一部新中国的“经济史”。
2021-04-19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10经济政策和经济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