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城市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城市发展的轨迹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下图是当今中国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

观察图中的城市,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某一政策(举措)为主题,选取两组城市,并简要说明该主题。(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表


——摘编自尚书旗等《中国制造2025大众读本-农机装备》


从表中任选两个阶段,指出这两个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征,并予以说明。(要求:选取两个阶段即可,说明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演变历程

时间阶段发展状态
1949~1952恢复生产阶段1952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户数增长了21.4%,职工人数增长了25.1%;总产值增长了54.2%
1953~1977社会主义改造及探索阶段1957年,在国民收入中,资本主义经济仅占0.1%,1965~1976年,城镇集体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9%上升到15%
1978~1991改革发展阶段1991年底,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为10.8万户,从业人员为183.9万人,注册资金为123.2亿元
1992~2002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底,私营企业为243.5万户,从业人员为3247.5万人,注册资金为24756.2亿元
2002~2012科学发展阶段20129月,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有1059.8万户,注册资金为29.8万亿元,从业人员和投资者超过1.1亿人

——摘编自陈东等《新中国70年民营经济发展:演变历程、启示及展望》


根据材料围绕“现代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3—2008年中国三大需求的比重与贡献(单位:%)



注: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总需求的增加。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l982~2009年》等。
(1)上述表格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特点。试概括出其中的两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1-08-05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材料分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历史时期(1949~1966年,1978-1985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一

这一时期,出现大量以小商贩为主角的文学作品,他们虽然也有传统小商贩的机灵和狡黜,但更多的是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同情心和正义感。其形象叙述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如方之(内奸)中的小商人田玉堂,在特殊时期不违背良心说话,被打成“特务、内奸”;古华(芙蓉镇)中的小商贩胡玉音“黑眉大眼,面如满月",勤劳能干,待客热情等。

表二

这一时期,以小商贩为叙述中心的小说急剧减少,在很多作品中小商贩的出场大都只是背景性的存在或叙事情节的某一片段。比如秦兆阳的《农村数记》开头便写道“她家的大门口歇着个卖小鸡的”,但笔锋一转便写起了养鸡和合作社的事。

表三

这一时期,小商贩逐渐退出文学视野。这一时期的商人大都被塑造成具有平民性格却又普遍英勇项强、足智多谋.你而不含.富于冒险的英雄形象。如沈乔生的(白楼梦)里拔射具有知识分子和商人的双重性格,他认为自己这样的“实干派成实力家,才能得凤气之先,才是强者,才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据代雨函《新时期初小说中的小商殿形象研究》等整理

分别提取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商人形象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1-07-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18集电视纪最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分集片名分别为《弄潮儿向涛头立》《在希望的田野上》《打开国门搞建设》《到世界市场的大海中去》《血,总是热的》《爱拼才会赢》《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知识改变命运》《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都不能少》《芝麻开花节节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军战歌最嘹亮》《我的中国心》《万山磅礴看主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据介绍,整部纪录片展现了107个典型的改革故事,摄制组采访了183位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还挖掘了大量历史素材,用40年来的时代歌曲、影视作品串起一段段改革岁月,旨在激起观众的共同记忆。

——摘编自迟福林《伟大的历程一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3-2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所示为19781984年中国农民粮食销售(图1)与国家收购(图2)情况(单位百万吨)。



——据韩志荣、冯亚凡《新中国农产品价格40年》绘制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任一信息,并予以阐述。(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1-03-0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福建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的办法,于是粮票出现了。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上面写着遗失不补,过期无效。1955年10月,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后,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俗称满天飞。后来每个省有了自己的省粮票,俗称吃遍省,密某些市还有自己的市粮票,俗称本地吃。之后,食用油票、布票也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商品票证,进行计划供应。此外,一些较大的矿厂、学校等也印发了各种票证。从1958年春节开始,对猪肉、牛羊肉、鲜蛋、红糖、白糖、粉丝等八种副食品实现了凭票定量供应。从此,票证范围之广、地域之宽、品种之全、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极为少见。城镇粮食的凭证定量供应始于1955年,国家规定居民口粮按照劳动差别、年龄大小及不同地区的粮食消费习惯,确定9个等级的供应标准。在这种物资奇缺的时期,被称为宝中之宝的粮食,以这种方式被国家严格控制。

——摘编自陈煜《中国生活记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票证”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史料选取恰当,史论结合,围绕论题展开叙述。)
9 . 教育家高震东说,“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国家才有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杰出的医者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高震东认识的理解。(要求:观点准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0 . 材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

中国共产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

——十九大报告宣讲团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某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共工作重心”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