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观察下面曲线图中③的部分,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3-01-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经济体制的改革往往推动政治体制的调整。图反映的是四川向阳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的牌子,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该事件最可能发生在(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国民经济调整时期C.“两年徘徊”时期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23-01-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的局部内容摘选,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这反映出(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农民的孩子应该以种田为本”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
2.9%4.3%8.2%23.0%61.1%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如果有机会重做选择,你将选择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
35.2%14.1%31.8%2.7%8.5%

A.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已实现B.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2023-01-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艺术班)试题
4 . 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我国(     
A.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B.国企改革成就显著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D.对外开放走向深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 中共中央在1983年下发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它的主要精神(1)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的体制。(2)搞活经济,继续放宽某些政策,走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道路;总之,“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行,农业生产获得了创纪录的丰收,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9-09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表 宋代江南地区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表(单位:户、人)

时间江南地区全国江南地区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比率
户数农村劳动
力人数
户数农村劳动
力人数
太平兴国五年3492838906726418500163671255.40%
元丰元年1120331285684416603954423400826.70%
崇宁元年126576232276931811345461905606.90%

——摘编自武建国、张锦鹏《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

材料二据统计,从清朝乾隆六年(1741 年)到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一百年间,人口从1.4亿增长到4.1亿,增加了187.8%。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趋于解体,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失业和半失业的过剩人口,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社会危机。

面对这一现象,梁启超曾提出如能采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地力,“虽生齿增数倍,岂忧饥寒哉?”薛福成主张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签订合同,订立协议,“许其招纳华工”。孙中山指出,一方面,“沿海沿江烟户稠密省份,麇聚之贫民无所操作”,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另一方面,西北和蒙古地区,都是“土旷人稀,急待开发”;还有“中国现时应裁之兵,数过百万,生齿之众需地以养”。所以他提出“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衡之,则移民实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1918年出版的陈长蘅的《中国人口论》,认为“今日之中国不能以民众为可恃,而应当力求国民品质与能力之增高”。

——李永芳《中国近代人口管理思想述论》

材料三



图 新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图

——张雅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内容反映的问题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危机。概括近代先进知识分子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哪些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趋势及主要原因。
2022-07-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5年起,中国投资主体发生明显变化,国家投资占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下降,集体单位和个人投资上升。各地方及企业自筹投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已成为主要的投资资金来源。这主要得益于(  )
A.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对外开放战略稳步推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从194910月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和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中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10 . 1986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发《深圳经济特区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企业股份化工作正式开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可以说明,深圳特区的探索
A.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C.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累经验D.突破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