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19年上半年,中国举行了三场主场外交活动(如下表),这三场外交活动共同体现了中国(        
外交活动 中国声音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中国理念,为世界和平发展开辟新路径,为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
A.多边外交,打破了超级大国霸权的局面B.和平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独立自主,坚持原则与灵活并举的外交D.开放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间的交流
2023-06-01更新 | 23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广西玉林、柳州、贵港、百色四市高三5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决议,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这说明(     
A.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B.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C.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D.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
2023-05-16更新 | 219次组卷 | 3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泰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十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C.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D.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2023-01-15更新 | 515次组卷 | 4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三6月供题(一)文综历史试题
4 . 我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开创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蕴含其中。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摘编自钟声《开放包容,携手发展谋共赢——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针对我国陆地边疆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实践。人民解放军进驻边疆并控制局面后,召开具有政协性质的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组建各级人民政府。随着1954年宪法的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边疆地区得以确立。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国与缅甸、蒙古、阿富汗等五国签订边界条约,解决了边界历史遗留问题。同时,针对个别国家的挑衅和边境地区局势的紧张局面,中共中央采取军事自卫的措施,对来犯之敌给予迎头痛击,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此外,中共中央决定在边疆地区实施移民开发政策,号召广大知识青年积极投身于边疆的各项生产建设。在19541956年,有近2万名铁道官兵在北大荒安营扎寨,开荒造田,担负屯垦戍边的使命。云南、甘肃、内蒙古等地组建了军垦农场或国营农场。党中央坚持“慎重稳进”的原则,采取“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推行边疆地区民主改革,在国家帮扶的同时,注重培植边疆自力更生的能力。从总体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地边疆治理是卓有成效的。

——摘编自赵银河《建国初期陆地边疆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材料二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新的边疆治理体系。党在推进边疆治理的进程中,“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考虑陆地边疆的特殊问题,又考虑边疆与祖国腹地相通的普遍问题,将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与进步作为边疆治理的对象。“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海洋边界的争议性问题,明确指出海洋与我国的国家安全、周边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2015年的国防白皮书指出,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等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海外利益攸关区”表现出我国构建新形态边疆的积极态度。总之,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边疆治理思想与实践呈现出来鲜明的特点和取得了巨大成就,进一步推动边疆治理实践深入发展。

——摘编自杨力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的四维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边疆治理的主要实践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我国边疆治理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6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反映了
A.区域集团化趋势渐趋加强B.经济全球化趋势受到阻碍
C.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D.“一带一路”仅限于经济交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66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次数表(单位:次)

年份19491957196019631966
次数15

——整理自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2003~2009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主权国家、地区地域分布表(单位:次)

地区周边地区欧洲北美丙亚.北非散哈拉以南非洲社丁美洲大洋洲
次数96671530514615

——整理自刘长敏、黄建达《当代中国首脑出访与周边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1966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较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03—2009年我国国家元首出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8 . 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新时期以来建交状况的是
A.B.
C.D.
2020-07-03更新 | 944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即“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5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 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1.1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 400余枚;接诊病人14.9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 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采取的建交方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10 .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就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惠互利的动人故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丝绸之路


材料二     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向西最远从汉代的印度半岛沿海延伸到波斯湾。宋元王朝更加重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丝绸之路航路上中国商船的踪影日渐稀少,欧洲商船则日渐活跃。   

——摘编自《古代丝绸之路》   

材料三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涉及贫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 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 个国家和地区;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摘编自《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史实。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较,“一带一路”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
2020-05-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