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单元综合与测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材料三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相关企业、行业在全球市场主导之争也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和企业价值体系进行“围追堵截”的现象屡见不鲜。

西方某些组织、企业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来抹黑新疆棉,其真实意图是利用自身影响力破坏我国棉产业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棉产业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并采用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就一定能打破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魔咒”,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编自牛方《新疆棉事件:热搜之后的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疆棉事件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仅改革开放前10年,海外华侨在中国大陆投资金额就有52亿多美元,并且他们积极推动外资企业在中国安家落户,至1998年合同外资总额达5605.75亿美元。这
A.表明改革开放群众基础广泛B.折射了新时期国人精神面貌
C.反映了海外华侨队伍的壮大D.体现了海外华侨的家国情怀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后领导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②1923年中共三大在上海通过了国共合作的问题决议
③1937年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④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 . 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地区是
A.经济特区B.经济技术开发区C.天津滨海新区D.上海浦东开发区
5 . 《告台湾同胞书》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6 .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关于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的重要特点正确的有
①郡县体制 ②国家统一 ③“要在中央” ④因俗而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 . 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图的报刊头条是一则媒体时评,据此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正式颁布B.中美两国实现了国家关系正常化
C.中共中央做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D.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021高三上·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


“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2021-08-07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16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B.合作 改造 农业 生产先进
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D.开放 稳定 企业改革
2021-07-08更新 | 7368次组卷 | 7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山东省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