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表是世界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大事年表,此表可用来解释(     
时间大事件(部分)
1816年英国制定“金本位制度法案”
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
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行固定汇率制
1974年签订“牙买加协议”,实行浮动汇率制
A.国际贸易体系的重塑B.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C.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D.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
2023-02-17更新 | 197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选自《权利法案》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1910年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所反映的权力转型。结合所学,简述《权利法案》颁布后的百余年间,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边区政权建设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古中后期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020年

首次对西班牙城市莱昂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

1088年

“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167

牛津大学成立,40多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96

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的成员

1367

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中后期西欧的社会状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刘振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4年)
年份事件
1978年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革拉开帷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得以解决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
2021-12-04更新 | 193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材料三中国对外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80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4开放北至大连,南至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首批14个沿边开放城市陆续获批

——据《中国对外开放40年》编制


(1)指出材料一中“这次会议”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韩关系发展大事年表
阶段
事件
第一阶段
(1945年至1978年)
新中国与朝鲜相互承认,韩国则与流亡台湾的国民政府继续保持“外交”关系;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韩两国被卷入战争,身不由己地血战三年,留下了历史创伤。
第二阶段
(1978年至2003年)
1978年,中韩开始间接贸易;1982年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意外拉近了中韩关系;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1997年中韩贸易额达240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了3.8倍;1997年中韩歌会打开了“韩流”进入中国的闸门;改革开放的中国给韩国提供了发展机遇,大量韩国人来中国经商、留学或定居。
第三阶段
(2003年至今)
2003年中韩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和朴槿惠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为中韩自贸区谈判加速注入了新动力。


——摘编自宋成有《中韩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韩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韩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