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48 道试题
1 . 东汉顺帝时期,察举制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建立了“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制度这一制度对儒生的儒学经术与文吏行政文书能力进行程式化考试,作为认定居官资格的手段。这一变化(       
A.解决了德行与行政能力的冲突B.进一步加强地方豪强的影响力
C.与后世科举的竞争性考试无异D.有利于提高选官标准的客观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居家检测历史试题
3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一县
汉朝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道一州一县
宋朝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曾多次进行改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一郡一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多变且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8年3月,恽代英在《苏维埃的建立》中指出,“只要能够将一乡的敌人势力驱逐消灭,便要即刻为那一乡建立乡苏维埃。”因为“先建立区苏维埃、乡苏维埃,比先召集全县代表会议成立县苏维埃,它的基本(础)更坚实巩固些”。恽代英意在强调
A.苏维埃政权建设要循序渐进B.土地革命利于扩大群众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符合国情D.政权建设是革命的首要任务
2024-04-26更新 | 53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中学2022届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欧金融史》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德、法、意、美等国相继制定和实行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货币的比价、兑换、支付、结算原则和黄金转移等方面有了统一的规定.”这些国家这样做(       
A.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B.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必然要求
C.是消除国际贸易隔阂的需要D.旨在打破美元中心货币体系
2024-04-02更新 | 49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能力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梦溪笔谈》记载范仲淹在浙西救灾,“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数万人应役不再流徙。范仲淹的做法(     
A.有利于基层治理B.得益于赋役制度变革
C.开创救灾新途径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2024-04-01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唐初的三省制中,尚书省位在中书、门下两省之上,唐太宗时一方面有意减轻、以致架空尚书仆射的职掌,一方面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工作,更设立政事堂议政制度。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门下省地位防止宰相专权B.加强审核职能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C.尚书门下相互制约以维护皇权D.整合尚书门下两省以提高行政效率
23-24高二下·广西桂林·开学考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的伦敦是最早出现近代贫民窟的城市之一。1851年,英国成为首个城镇化率突破50%的国家,作为英国首都的伦敦,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与主要贸易港口,吸引着全英及欧洲其他地区的就业人口。同时,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民被迫进城务工,他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很低。当时英国市场经济并不稳定,许多工厂雇有大量的临时工与季节工。伦敦高昂的房租和物价水平远超其他城市,1850-1880年,伦敦市中心普通住房的租金价格几乎翻了一番。政府中的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活动中的自由竞争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导致政府更愿意将住房问题交给市场去处理。于是,大量非熟练工、临时工、季节工与失业群体只好搬进过度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但租金相对较低的居民区生存,而这些居民区也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逐渐成了贫民窟。

——摘编自高舒琦《19世纪英国伦敦贫民窟更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城市国家。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拥有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大体系,其中,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商品房占比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降至不足1%。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1994年,政府还推出住房特别援助计划,以各种形式向国民提供住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组屋开始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

——摘编自郭伟伟《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19世纪伦敦贫民窟形成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组屋”建设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城市居住环境变化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主要受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教化、基层自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从而实现了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据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



从图中任选两个影响国家治理的相关因素,提炼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