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51 道试题
1 . 宋代立法规定,百姓砍伐桑树、剥桑条皮当柴烧的必须治罪;剥桑条皮三工(计量单位)以上,为首者死,从者流放三千里。该法(     
A.体现严苛的连坐思想B.突出环境保护的意识
C.背离儒家的民本理念D.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循吏司法实践概览

序号

姓名

在位皇帝

官职

司法事迹

1

黄霸

西汉宣帝

廷尉正

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2

颖川太守

力行教化而后诛伐。八年无重囚。

3

龚遂

西汉宣帝

渤海太守

化盗为民,狱讼止息。

4

召信臣

西汉元帝

南阳太守

盗贼狱讼衰止。

5

王涣

东汉和帝

洛阳令

清理积案,曲尽情诈,发摘奸伏。

6

镡显

东汉安帝

豫州刺史

怜悯盗贼穷困犯罪,擅自救免。

7

任峻

东汉顺帝

洛阳令

一年断狱不过数十,作风威猛。

8

许荆

东汉和帝

桂阳太守

兄弟争财,感悟息讼。

9

孟尝

东汉章帝

会稽户曹史

平反上虞孝妇冤狱。

10

刘矩

东汉恒帝

雍丘令

民有争讼,提耳训告,使其感悟。

11

仇览

东汉和帝

考城蒲亭长

母告子不孝,感化教育。

12

童恢

东汉灵帝

不其令

执法廉平,牢狱连年无囚。

材料二   自司马迁撰《史记》而设置《循吏列传》,历代正史多效其体,而又逐步定位于主要为中下级地方行政长官中的“循吏”立传。这些官员或因地位相对不高,事迹相对不显,未可单独立传,故以合传的形式集中载录以彰显他们为政以德、廉正亲民等政绩,让他们青史留名,并成为后世官吏们取效的典范。据统计,“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除《三国志》《周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外,十九部正史共记述了五百多位循吏的事迹。

——摘编自李大明《<史记·循吏列传>与历代正史<循(良)吏传>的设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循吏司法实践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历代史家重视为循吏立传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代雅典人设立祭祀仪式纪念诛杀僭主者,战争执政官负责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向他们献祭;此外,雅典人还赋予了诛杀僭主者的直系后代各种特权,让他们有权享用城邦的公费食堂,有权免除赋税,有权在公共典礼中于前排就座。这些举措(     
A.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民主观念B.捍卫了公民的个人自由
C.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的持续D.孕育出崇尚自由的风气
2024-03-06更新 | 266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如表所示是1975年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部分考古调查结论。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从舍根墓群的考古结果看,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陶罐、陶壶、马具和海螺等饰物已经成为促进该地区鲜卑、匈奴和契丹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
辽代韩州城遗址、豫州城遗址及墓地等考古遗存,说明古代通辽地区作为东部“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传播、扩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通道
进入清朝以后,通辽地区进入由游牧向定居转型的社会发展状态
A.少数民族地区封建经济发达B.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
C.游牧民族生产方式遭到废弃D.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列宁曾说:“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由此可知,列宁(     
A.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B.指出了资本主义公务员制度的实质
C.意在揭露文官制的弊端D.全面否定西方的文官制度
6 . 汉武帝鼓励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上书言国事以自荐,并亲自审阅,优者录用,授予郎中、给事中等官职,“其时上书自荐者达千人之多”。宣帝规定通过上书拜官者须试用一年。上述做法(     
A.纠正了察举制度弊端B.强化了中枢行政制度
C.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D.改变了社会主流思想
7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5次组卷 | 3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图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说明了(       
A.统治基础的扩大B.崇尚教育的风气
C.儒家思想的弱化D.重文抑武的政策
2024-03-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如图出自1330年前后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它描绘了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托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景。这说明教会(       
A.与王权争夺统治地位B.禁锢了人们思想
C.充当基层治理的角色D.推动了婚姻自由
2024-03-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明代规定苏州、松江、江西、浙江人“毋得任户部”;清顺治时“令户部司官,不得用苏、松、常、杭、嘉、湖人。”结合图1信息推断,明清两代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保持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B.保证赋税的正常征收
C.加强南方民族的监控管理D.确保地方秩序的稳定
2024-03-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