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蒙夺 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代议制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模式进行扬弃的产物。这种模式既借鉴了三权分立模式职权明晰、便于监督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会导致效率低下的弊端;既吸收了议行合一模式便捷高效的优点,又克服了它职责不清、不利监督的弊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又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摘编自钟丽娟《从理论到实戏,理解和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到1978年底,中央及省级报刊发表的真理标准讨论的文章有600多篇。这就形成了以理论界为主力,波及全国,影响各界,人人关注的讨论热潮。至关重要的是,从8月到11月,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和军区负责人先后表态,公开讲话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王令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年表

序号时间大事
11978安徽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80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3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4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5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61992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2000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9200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2002中共十六大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2010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122012中共十八大召开,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32013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142017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52018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1)阅读材料一,指出出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热潮说明了什么?这场讨论有何意义?
(2)从材料二中选取至少两个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用所选取的史实阐述这个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世界大事年表(部分)。此表叫以用来说明
时间事件
19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1944年美、英等44个国家召开会议,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盛顿成立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
A.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B.和平发展的潮流
C.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D.国际秩序的重塑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中韩关系发展大事年表
阶段
事件
第一阶段
(1945年至1978年)
新中国与朝鲜相互承认,韩国则与流亡台湾的国民政府继续保持“外交”关系;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韩两国被卷入战争,身不由己地血战三年,留下了历史创伤。
第二阶段
(1978年至2003年)
1978年,中韩开始间接贸易;1982年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意外拉近了中韩关系;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1997年中韩贸易额达240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了3.8倍;1997年中韩歌会打开了“韩流”进入中国的闸门;改革开放的中国给韩国提供了发展机遇,大量韩国人来中国经商、留学或定居。
第三阶段
(2003年至今)
2003年中韩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和朴槿惠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为中韩自贸区谈判加速注入了新动力。


——摘编自宋成有《中韩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韩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韩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