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募役法,其原则是“计产赋钱,募民代役”,政府宣布老百姓交纳免役钱后即免除充当差役的负担。同时规定原来不必承担差役的官户等,都要按照免役钱定额的半数交纳“助役钱”。推行募役法意在(     
A.增加财政收入,均平赋役B.强化人身控制,稳固统治
C.抑制土地兼并,发展生产D.限制高利借贷,缓和矛盾
2024-05-10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1年1月29日清廷发布改革上谕,提出“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非西政之本源也”,要求高级官员“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抒己见”,朝廷“斟酌尽善”后,“切实施行”。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清朝政府下诏实行维新变法B.超越了洋务运动学西方的领域
C.允许官员和民间上书言国是D.导致了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分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     

A.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领导权B.土地政策影响政权的建设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确立D.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治有所发展
2024-04-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其实施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制化              ②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③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④有利于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4-04-2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士子自幼习诵儒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1915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19世纪,英国政府除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1850一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19世纪以来,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试评析以上现象。
2024-04-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因高丽朝贡使者往来频繁,告谕中书省限制其贡期及贡品数,“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礼…所贡方物止以所产之布十匹足矣”。同时亦将此意转谕安南、爪哇、真腊等国。进京朝贡的人员住在会同馆,“旧例各处夷人朝贡到馆,五日一次放出,余日不许擅自出入,惟朝鲜、琉球二国使臣则听其出外贸易,不在五日之数。”明政府还规定了各国入贡的贡道,要求朝贡船停泊在指定的港口,按规定的路线将贡品运送至京。

——摘编自李金明《试论明代外朝贡贸易的内容与实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渔民被台湾土著杀害,出兵台湾。清政府郑重指出:台湾、琉球“二岛俱我属土…裁决固在于我”。1883一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占领越南。1894一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为完全无块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自此,晚清封建宗藩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林龙飞《晚清宗落体剖的解体》

材料三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各国政府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几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中国政府采用灵活的方针处理外交问题,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不经谈判即行建交的办法;对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在对方明确表示不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再就建交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对于美、英、法等

国,则不急于采取行动与它们建交。新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反映了新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同邻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外关系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2024-04-2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一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2024-04-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欧洲各国于1815年召开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一维也纳体系。该体系在国际关系史上的积极意义是(     
A.使欧洲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状态B.恢复法国大革命前欧洲的统治秩序
C.由各个大国决定欧洲政治格局D.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2024-04-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基本方针,表明新中国要(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团结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
2024-04-2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     
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
2024-04-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