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史•食货志》记载:“科差之名有二:曰丝料,曰包银”,及世祖即位又增设“俸钞”之科。科征办法为“各验其户之上下而科焉”,而且主要由民、军、站、匠等诸色户计中的民户负担,同时民户又细分为丝银全科系官户、丝银全科系五户丝户、减半科户、止纳丝户、止纳钞户等户别。据此可知,元代科差的实施(       
A.说明中央集权统治遭冲击B.客观上强化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C.体现出自耕农经济的衰退D.有效抑制了地主兼并土地的痼疾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左传》中关于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的部分记载。与子产思想相似的是(       
时间事件语录
襄公八年(公元前565年)郑国的子国、子耳侵犯蔡国,俘获了蔡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欣喜不已子产曰:“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
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子产执政,问然明如何为政,并对然明的观点赞赏不已然明曰:“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子产临死前对子太叔的遗嘱子产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A.民贵君轻B.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D.为政以德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非战公约》要求缔约国禁止将战争作为实行其国家政策和解决纠纷的工具。但在签署条约时,英国提出保留其对一些地区受到攻击时采取自卫措施的权利;法国提出当一国违反公约的规定发动战争的时候,其他国家都有权不受公约的约束而进行战争。这说明该公约(       
A.维护和平安全机制的作用有限B.否定了被侵略国的合法自卫权
C.改变了人类对战争性质的评判D.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85年,日本颁布《官吏纲要》,规定录用官员必须通过考试,考试分为学术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强调官员要有能力、办事快等。但《官吏纲要》也规定“凡官吏有悖离忠顺⋯⋯依其情节之轻重予以告诫、谴责或惩罚”。据此可知,当时日本官僚制度(       
A.确保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B.防止了政党政治带来的弊端
C.具有进步与保守的双重性质D.移植了西欧文官的选拔要求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古代乡村治理事实上承载统计户籍、组织生产、赋役催驱、维护治安、教化民众五大重要任务。政府管控不断深入基层、乡约政教化、乡官差役化是演变的重要趋势,呈现出政社互动的特征。总体上看,我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化是一个有继承有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与发展规律,形式上日益走向精细化,反映了政府管控的不断深入,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互动的持续加深。我国古代乡村治理和基层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绝非“二元区分”,更多是“二元综合”或“二元合一”。

——摘编自王伟进陆杰华《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这一建议经晁错与主父偃损益,最终为汉武帝所纳。该建议的实施(       
A.改变了郡国并存局面B.削弱了宰相权力
C.扩大了王朝统治疆域D.强化了中央集权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社会救助的目的是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力量,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起组织和领导作用,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律令,对社会救助事宜予以规定和指导,由地方政府督促实施。南宋以后,社会力量更强大,在社会救助各个领域逐渐占重要地位。社会力量包括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其中家族、宗族在民间救助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宋代,宗族救助制度化,使得族人旧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济贫机构方面,唐时是由政府接管原属寺院主管的病坊,北宋时主要是由中央统一诏令各地兴办,而南宋以后,则由各地自行设立,经费也以地方自筹为主。救助方式上,赈灾救荒时招商、劝分等方式增多;救助实体的经营上,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兴办实业,获取稳定的收益,以维持机构的长久。

——摘编自王颜《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材料二 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批准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和1889年,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德国保险三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国家对民众生存状况的保障,由社会救助发展到社会保险,从而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历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

——摘编自周佩璇《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产生于德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召开会议,讨论战后世界经济问题。当年各国代表签署同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小会议室被命名为“黄金屋”。该会议形成的决议(       
A.确立了金本位制度B.催生了雅尔塔体系
C.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D.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2024-05-14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青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在呈给光绪帝的《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 中提到:“军民合治,满汉不分,以 定国是而一人心,强中国”的主张;梁启超也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要实现联合,组成新的民族共同体。这 些观点(     
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B.继承了传统的民族思想
C.推动了民众思想启蒙D.蕴含了近代民族认同观
2024-05-0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巩固检测(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获得了权力与财富、脱离了教权绝对统治的各世俗政权形成了彼此之间相互平衡的国际关系格局,这一国际关系 “大洗牌”的成果就是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提升了罗马教皇的权威B.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形式
C.建立了近代的外交制度D.形成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