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帝(宋太祖)尝语近臣曰:“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   周进监管广东院试的时候,连试卷都还没有全部收齐,就把魏好古定为了秀才第20名。范进监管山东院试时,有人冒认为周进的学生,虽然其成绩很差,但范进也因周进是自己的恩师,而徇私放过了。

       ——摘自《儒林外史》

材料三   宋朝在320余年的统治中,科举取士达10万人,约为唐朝的五倍有余,录取数量与质量前所未有,宋代官员中,进士出身所占比重较唐代明显增加,逐渐形成了“文官治国”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马俊《科举制与唐宋士人内部结构的变化》


(1)结合材料一、二、 三,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科举制的价值。
(2)综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影响。
(3)除了上述材料之外,研究科举制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 . 史料   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种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提取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中国国家治理有哪些史料价值。(请结合题目要求,参照下表中相关示范,在答题纸表格中作答)
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一内容“大清皇帝永永尊戴;神圣尊严”、“未奉诏不能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等反映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可用于研究清未预备立宪,认识清朝积极推进预备立宪的真实面目。
材料二内容
材料三内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历史上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

①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

②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③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军队),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④“北有狂虏(辽),西有黠羌(西夏)……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A.春秋B.西汉C.北宋D.清代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请将材料一中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与相应的时代对应起来。(填写字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并指出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处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2023-09-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的人物事迹的故事,编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下令用雕版印刷的方式把它印出来并加以传发。这是我国文献资料中明确提到的最早的刻本。这表明当时(     
A.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B.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雕版印刷术开始得到应用D.政府重视宣传封建伦理
5 . 史料记载,蜀地主妇往往到集市买盐需要携带很多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尝使蜀,见所用铁钱至轻,市罗一匹,为钱二万”。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宋代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B.宋代消费水平和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C.市与坊的界限在宋代已经打破D.蜀地现有货币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6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 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19-01-30更新 | 4932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3-201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