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让我们为和平与幸福来巩固友谊》,画面背景是天安门和红场,这幅宣传画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实行“一五”计划B.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C.“一边倒”政策的实行D.“大跃进”的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古代雅典贵族势力形成的背景条件是
A.贵族长老会议
B.氏族血缘关系
C.垄断司法权力
D.剥削债务奴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1962~1964年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后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B.计划经济体制日益成熟
C.改革开放不断深入D.适应全球化需要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海贝


材料二   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也。

——《尚书·盘庚》

材料三   明朝银矿稀缺,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对研究古代货币的价值。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3)指出研究古代货币的史学方法。
2023-03-05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律疏议》提出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指导思想,而罗马日耳曼法系下的《法学总论》把基督教中衡平的理念引入法定权利和义务。《法学总论》中存在着大量强行性规范,其规定只是单纯地否定或强行要求某一行为,很少阐述若违反该法律应负的法律责任,而《唐律疏议》在相应规则后都附有不同程度的处罚性规则。《法学总论》详细阐述了物法,它将物权分为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以篇为框架阐述了每一项物权,而《唐律疏议》缺乏“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在债的制度上,唐律则体现出朴素、简洁的特点,其广度仅涉及契约、侵损等领域。

———摘编自陆涵缘《浅析<法学总论>与<唐律疏议>的差异》

材料二: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三: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至此,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摘编自张金才《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律疏议》与《法学总论》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
2023-02-0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历史选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A.科举制的完善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察举制的发展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2022-09-12更新 | 1606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和诸侯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秦创新举措秦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
8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6、17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

——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

材料二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何相似之处。
10 .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
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 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