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07 道试题
1 .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成员单位达58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将为破解诸多发展问题提供更多助力。据此可知,“一带一路”(     
A.遏制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B.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是当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D.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型式的生命周期由物质扩张和金融扩张两个阶段构成。在第一阶段,新世界经济型式的核心国家在新技术型式的长波增长中获得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现代化。旧经济型式的核心国家则因陈旧产业而陷入结构性危机和经济萧条。它们不择手段,试图保住霸权,却为新经济型式的核心国家实现经济突破创造了更多机会。至第二阶段,核心国家将自己的国际金融经济交换条件强加于其他国家,包括使用其货币、金融机构、对外贸易和运输的基础设施等。但另一面则是政府公共债务不断增加,经济生产力不断下降,金融投资比例超过生产性投资等。在此背景下,另一个新经济型式也在世界体系外围逐渐诞生。

——摘编自谢尔盖·格拉济耶《世界经济中心转换的规律性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根据材料,围绕“世界经济中心转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3 . 如表是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荷兰人格劳秀斯的代表作及其思想简介(部分)。由此可推知,格劳秀斯的这些主张(     
时间著作思想主张
1609年《海洋自由论》海洋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应向所有国家、民族和个人开放,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有在海上进行航行和贸易的自由
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应当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合理理由包括:与其他遥远国家进行商品贸易;通过进行正义战争夺取原本属于自己的财产和利益
A.适应了荷兰殖民扩张的现实需要B.有利于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C.旨在构建海陆一体的国家法体系D.确保了各国正当的海外贸易权利

4 . 材料一   制举是唐代科举中一种特殊的选才形式。唐代制举效仿汉代察举,多在新君即位、改换年号等重大事件发生之际开设,由皇帝亲自下诏选拔贤良人才,以表达乐善求贤之意。新君通过制举选贤的形式与天下对话,表明自己是一位招贤纳士的仁德之君,意欲广纳贤才、励精图治,令天下人臣服于其统治,从而确保统治权力平稳过渡。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从唐太宗到唐文宗,几乎所有皇帝在即位之时都开设了制举。

——摘编自田子爽《从皇帝即位改元看唐王朝的制举选贤》

材料二   中国科举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宋代所独有的特奏名登科群体。宋代鉴于前朝灭亡的教训,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为巩固统治、拉拢士人,对多次试于礼部而不中者,给予额外的考试资格并赐予进士头衔。据统计,两宋科举共录取合格者11万人左右,其中特奏名进士、诸科登科人数总计大约51193人。特奏名登科后,大部分人虽然都有机会登入仕途,获得一官半职,但是往往入仕起点较低,职权较小,升迁的机会也相对于正奏名进士而言要少很多。特奏名登科群体虽然整体行政素质偏低,但对宋代社会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摘编自华桂玲《宋代特奏名登科群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制举制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实行特奏名制度的影响。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北宋年间,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发现,其治下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他感叹道:“兵卫寡弱,有同儿戏……使剧贼致死者十余人,白昼入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宋代(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B.政治权力的结构性弊端
C.周边民族政权的并立D.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A.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
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57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其体现的主旨是(     
A.坚持党管干部原则B.提升干部的文化水平
C.推进干部制度改革D.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万历六年(1578年),王宗载任提督四夷馆少卿,在此期间,他搜集了不少四夷馆资料并于万历八年(1580年)完成《四夷馆考》。这说明当时(     
A.设置有专门治理台湾的行政机构
B.国家组织编纂了一部外交史专著
C.朝廷选派流官管理西南边疆地区
D.王宗载负有管理民族事务的职责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根据已发现的卜辞和青铜器铭文中的记载,商代官员职掌大致如表所示。据此可知,商代(     
官名职掌
小臣、臣正等宫内担任侍卫、处理杂务者
多卜、卜等管祭祀、占卜者
宗等管王室宗族者
多马、多射、多犬等管田猎、马政、武器征伐者
史、乍册等管文书档案记载等事务
宰、尹等管理庶民及奴隶者
A.构建起较系统的国家机构B.官僚考核制度日趋严密
C.国家上层建筑发生了变革D.残存有原始民主的遗风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朝廷为树立官员楷模,激励官员高效勤勉地治理地方,常常借德政颂表彰地方官员。唐朝德政颂已形成固定程式,先序后颂,内容丰富,还原出人物的立体形象。其序文主要介绍官员的身份、家族背景、任官经历等基础信息,最重要的是官员在任期内做出的成绩,内容充实。德政颂所歌颂的对象并非随意确定,必须有可圈可点的政绩。《唐六典》记载,“凡德政碑及生祠,皆取政绩可称,州为中省,省司勘覆定,奏闻,乃立焉”,经官方多重查验写就的德政颂,其内容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撰拟德政颂要求作者具有极高的文学功底和文化素养,大多由翰林学士或礼部侍郎完成,代表的是中央政府发出官方对官员的赞赏。因此德政颂兼具颂文的华丽铺陈之美和公文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唐代德政颂包含了百姓的评价和帝王的考核两种标准,但最终被确定为歌颂对象的官员必须符合官方的管理需求。唐代德政颂所记载的地方官员的事迹和为官品质为后人树立了楷模,对今天的地方治理也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摘编自陆婷婷《唐代德政颂与地方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德政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德政颂对地方治理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代德政颂对当今地方治理的启示。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