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17年徐珂创作的清代掌故遗闻汇编《清稗类钞》中记有一则笑谈:道光年间湖南乡村某人潜心研究相命之术,常觉异样,因其“所见村夫竖牧,多有文武大吏状貌”。由此怀疑自己所学不精,相术不验,遂将算命看相之书付之一炬。徐珂所记笑谈主要是映射(     
A.晚清湘籍官僚的崛起B.乡村社会的落后习气
C.反对迷信的进步风尚D.二手史料应存真去伪
2024-05-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2 . 印信是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以下相关说法合理的有(     

①图中印信属于二手史料                                      ②图一说明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已有交流
③图二可用于研究元代中央对新疆地区管辖的历史 ④图三反映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严州府原下辖淳安、建德、桐庐、分水、寿昌、遂安六县,扼守水运要地,商业贸易发达,城市规模较大。下图为明嘉靖严州府遂安县黄册原本图,它(     
A.在当时起保证徭役征发的作用B.是研究明朝户帖制度的一手史料
C.见证了户籍作用大为削弱趋势D.反映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之兴盛
2024-04-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原创模拟历史卷
4 . 下图是1852年德意志历史画家菲利普·福尔茨创作的画作,描绘的是古雅典将军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向公民们发表演说的场景。这副画作(       

A.说明政治演说主导城邦民意B.是研究古雅典制度的一手史料
C.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D.反映出古代民主制度影响深远
2023-11-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1993年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集簿》,上面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吏员的配备;户口数、性别及年龄结构,流民安置;提封、侯国邑属国、宿麦田及桑田面积的增减变化;钱谷出入。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御史参与对《集簿》的审核工作,以防止官员造假
②政府通过《集簿》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③《集簿》用于记录地方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
④《集簿》可以用作证明简策在汉朝仍有使用的一手史料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图是中国古代官方户口统计数字图(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正史户口统计数是绝对可靠的一手史料B.官方记载户口数与实际户口数存在差异
C.正史户口统计数必须与民间史料相印证D.官方统计数可以真实反映人口历史状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史》认为,“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宋人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写道“东南旧无会子,大观中,蔡京当国,尝仿川交子法为钱引行之”。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不可知B.时人记述符合历史原貌
C.多源互证有助于获得正确认知D.后代官修史书真实可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学术界根据大批16世纪西方传教士留下的文字、1570—1870年间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78种英文版论文和专著、以及当时欧洲各国的杂志——如:欧洲主要英文媒体《绅士杂志》《伦敦杂志》《雾杂志》《手艺人》等刊登的关于科举制的大量文章等史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对近代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但著名学者侯建新教授却认为:“科举制度后来虽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因此不能得出英国文官制度受到中国科举制影响的结论”。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侯建新教授是学术权威,我们应该遵从其观点
B.应该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投票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C.只要找到更多的一手史料并借助大数据技术,这一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D.研究历史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对材料进行考证和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等早期著作中以“托古改制”的手法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行君主立宪的主张。而根据内廷档案《故宫藏光绪二十四年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的记载,戊戌年康有为上呈给光绪的两本变法参考《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非但不主张限制君权,反而鼓励光绪师法俄日,大张君权。由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研究需对多项史料进行对比互证
C.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了解客观史实
D.通过文献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10 . “色目人”的定义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宋人《南部新书》:“大中(唐宣宗年号)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二三人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元典章》记载:山东宣慰司询问中书省“未审何等为色目人”,中书省回复“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系色目人”。后又有济宁路询问“女真人张不花是否是色目人”,中书省答复“合与汉儿一体刺字”。对上述内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佐证元朝施政随意的第一手史料
B.不同史料导致了历史真相趋向多元多样
C.历史事实应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
D.同一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内涵可能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