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秦朝、西汉、唐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4)根据所学知识,设想一下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处理朝政时哪一位专制权力最大?为什么?
(5)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图示三所示的朝代开始继承并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2021-09-0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民族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示一

图示二

图示三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式,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改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朝中央政治制度的“大变动”主要指什么?它具体是怎样构成的?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1-08-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二、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消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荀子曰:“(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ー国”。其中,最重要封国有卫、齐、鲁、宋、晋等(如下示意图)。根据右边图示可推知分封制
A.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B.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
C.贵族政治影响了边远民族D.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5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6 .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唐代沿用隋朝官制,三省长官俱为宰相,从决策到执行有一套严密的程序,宰相之间既相互监督又相互配合,唐初政治比较清明,没有出现权相,与制度顶层设计有很大关系。

——《唐史论丛》

材料三   某朝中枢机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反映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朝制约相权的具体措施。
7 .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西周政治形势图 图2 秦代政治制度示意图
(1)分别写出图1、图2所揭示的西周和秦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概述后者较之前者的突出作用。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解决此制度带来的弊端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见如图)



(3)根据图示,在③空格内,填写“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的基础性制度。
(4)以汉至唐的史实为据,分别论述②和③的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大厦”的。
2020-11-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9-20高三·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认为,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是中国历史从中世向近世转变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某朝代的中央机构组成示意图


材料二宋代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君主独载体制的形成。正如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所说,宋朝的君主独裁政治,是建立在发达的官僚政治体制之上的,把终极裁决权交给皇帝。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德国汉学家库恩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宋朝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文明(如手工业)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相应地促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

——根据德国库恩《两宋文化史》加拿大学者卜正民《哈佛中国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图示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朝代并简要评价这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来代形成“君主独体制”在中央机构设置上的举描,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宋代“开放的城市设计”的表现,
2020-11-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2
9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上”指什么?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0-12-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川绵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史料反映的两派治国主张?

材料三   如图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2)依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力的集中方向。

材料四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概括材料四中反映的秦朝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