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关中美关系的漫画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对美国和苏联贸易额的变化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表,说明中国与西方国家及社会主义国家贸易状况的不同,并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2020-11-02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漫画《力主迁都》反映的是民国元年的时事政治。漫画中左下方穿西装的“孙氏”正用一根绳子,拴住右上方以天安门为表征的“北京”,拼命往南拽。对该漫画主题解读最合理的是
   
A.孙中山着力防范旧官僚势力B.南京临时政府与清王朝对峙
C.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D.革命党人重在逼迫清帝退位
3 . 大象和驴子被分别视为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象征,下面的漫画《驴象之争》反映出美国
A.形成了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B.两党为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展开了激烈争夺
C.决定二者政治选举结果的是联邦法院D.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 . 依据西周宗法制的规定,在周王的众多子嗣(图),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一组中国古钱币。


图1:铸行于西域古龟兹国的一种通用货币,发现地在今新疆库车一带。一面有汉文篆体“五铢”、一面有龟兹文字,或“五铢”汉字与龟兹文字同铸于一面,又称为“汉龟二体五铢”钱。

图2:考古人员在新疆北庭故城的外城墙南门遗址发现。实际重量不再以锱、铢、两的二十四进制计量,开始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去计量,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

图3:近代以来在南海和国外很多国家、地区不断有永乐通宝的大宗发现。钱面文字“永乐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制作上铸工精湛,整齐划一,钱文秀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图3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
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
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
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1-09-06更新 | 6365次组卷 | 4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 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
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 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1-09-06更新 | 7409次组卷 | 77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说明图1为三晋通行的由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的铲形币。

2为齐国、燕国通行的刀类青铜铸币,由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变来。

3为楚国流通的铜贝——蚁鼻钱。

4为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5为南宋行在会子库钞版(即南宋印会子的铜版)。


(1)从史料类型、艺术价值、技术价值方面概括材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为主题,撰写一篇解说词。(要求:观点明确,内容详实,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典历史上出现过12次陶片放逐案例,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487年,被驱逐者是前僭主庇西特拉图的亲戚西帕库斯,最后一次发生在公元前417年,群众领袖海柏波拉斯被流放。
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官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因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宋代宋代法律全盘继承了唐律关于男子“七出”正当休妻的法律规定,赋予了女子主动离婚的权利,甚至扩大了女子的离婚自由权。
近代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得中止法律的实施,未经议会同意,也不得行使法律豁免权。
近代中国1904年《公司律》确立了两项平等权利:一为不分官商、不同主体一律平等原则;二为股权平等原则。
现代中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
请围绕“法律”和“公平”,任选表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运用有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准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的考试任职制度散见于现存的儒家经典中。秦汉时期,出现了关于考试任职制度可靠而详细的文献记载。从有文献记载的正式制度看,中国的选官制度可分为两美:荐举制度和考试制度。属于前者的有样让制、“乡举里达”、察举制、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等;属于后者的有科举制和文官制度等。实际上,这两种选官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继承性,选官制度经历了从荐举制度的察荐为主、考试为辅,再到科举制度只重考试的过程,科举制度实范期即隋与唐初所采用的主要考试形式一一策试就是从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征辟制发展而来的,而且在唐代以后,经过改造,策试仍然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考试权独立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制度,实则不然,这个既没有继承传统也没有效仿西方的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它体现了推翻帝制以后,政治权力出现了制衡的特点。在考试内容方面,民国时期效仿西方,增加了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的科目,如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治金、机械、造船、造机、土木工程、建筑、电工、医学、制药、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等23个专门学科,分科相当细致。19198月,公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政治经济、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又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还效仿西方,试图通过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两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确立的背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